每日彩票app|互动百科
每日彩票官网网址2023-09-01

每日彩票app

前所未有的考验—浅谈中新社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图片报道******

  宗金柱

  一场建国以来等级最高的大地震 ,把巨大 的灾难降临在毫无准备 的数百万民众身上 ,也把毫无准备 的我们引入一场规模空前的新闻大战中 ,说毫无准备其实并不完全属实 ,中新社摄影部在四年前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突发事件报道组,以应对近年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 ,四年来的报道经历曾经使我们过早地得出一个结论 :以目前的准备 ,我们已足以驾轻就熟地应对中国境内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 。然而,汶川大地震使我们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 的考验。从图片报道取得 的成绩来看,虽然总体上赢得了胜利,但我们赢得并不轻松 。尘埃落定之后,我们理应做一个回顾 :我们 是如何组织策划这次特大突发事件报道 的?其中有什么规律可循?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倾全力于一隅

  汶川地震 的破坏规模之巨大、影响范围之广泛、持续时间之漫长 、地域灾情之特殊 ,都是前所未有 的。与之相应,中新社领导层审时度势,在整个战役报道中投入 的人力物力也是前所未有 的,在图片报道上更 是倾全力于一隅。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根据社委会的指示,摄影部立即成立了由王瑶副总编和宗金柱 、任海霞组成 的图片报道应急指挥小组 ,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前后方的图片报道事宜。当务之急 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足够的报道力量 ,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摄影记者来说,到达现场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甚至更多 。

  在地震发生地,四川分社和重庆分社的摄影记者已在第一时间出动 ,冒着余震的危险发回首批反映成都及附近地区灾情 的照片 。但分社 的人手远远不够 ,需要更多 的摄影记者前往支援 ,而且,重中之重 是尽快把记者派到灾情最严重 的地区。

  然而 ,总社摄影部却面临着一个困难 :部门所有14名摄影记者中,有9人正在外地出差 ,在京的摄影记者又大都 是女性 ,而且各有采访任务在身 ,只有一人——恰好 是曾经采访过丽江大地震 的邹宪——可以立刻动身前往地震灾区 。经过短暂而紧张 的准备,他和《中国新闻周刊》的摄影记者刘震一起出发了 。随后 ,其他在京记者也被动员起来,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出差在外 的总社摄影记者和国内各分社 的摄影记者也得到了消息,纷纷打来电话请战。

  第二个从远道赶往四川 的是广东分社摄影记者陈文 ,他在地震第二天上午跟随一架运送救灾物资 的飞机飞往灾区 ,出发前主动打电话向总社报告行程,摄影部当即指示其留在成都 ,加入刚刚成立 的前方地震报道组。接着,刚刚从美国分社调回总社的老摄影记者贾国荣从北京出发了,刚刚在珠峰完成奥运火炬传递报道任务的年轻摄影记者盛佳鹏从拉萨出发了……

  13日 ,摄影记者邹宪 、郭晋嘉抵达被地震夷平的北川县城 ,在通讯中断 的情况下,设法发回首批反映重灾惨况 、部队救援 、温总理视察 的照片 ;另一名摄影记者刘震正与同行的文字记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 ,在泥石流频发 的山路上徒步赶往汶川 ;同时,总社摄影部与一名军方通讯员取得联系,以国内媒体中最快的速度发来空降兵在汶川准备实施空降 的照片 。15日上午 ,长时间与总社和前方指挥部失去联系 的两名摄影记者先后从空中和陆路到达核心灾区——汶川县城和映秀镇 ,他们成为全国新闻媒体中最早赶赴震中灾区 的摄影记者之一 。

  随后,更多的摄影记者从总社和分社赶来。在不长 的时间内,我社迅速集中了15名摄影记者,多批次开往汶川、北川、都江堰 、绵阳 、绵竹、卧龙 、青川、理县等重灾区 ,不断拓宽报道规模,深化报道主题。

  在社领导的统筹安排下 ,我社在摄影采访力量的投入上充分把握报道节奏,采取了先重后轻 、逐次投入 、轮番上阵 的办法 ,既注意集中力量 ,又没有一下子把力道用尽,从而保证了报道 的持续高效。在分批轮换中 ,全社 的男性摄影记者几乎全部轮战一遍;王瑶副总编和郭晋嘉则是全国媒体中到灾区采访 的少数女摄影记者之一 。面对残酷 的灾情和万分艰苦 的采访,他们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忘我的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

  我们不会忘记,本社 的文字记者在采写大量文字稿件的同时 ,也在力所能及 的范围内拍摄了大量 的现场照片 ,发挥了独特 的作用 。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摄影通讯员和签约摄影师,也 是我社抗震救灾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关键时刻成为一支有力 的支援队伍 。

  六个和一百个

  无论从报道规模还 是报道方式来说,中新社在汶川大地震中的作为皆可称得上一场全方位 的立体作战 ,国内外各分社都直接或间接地投身其中 ,发稿数量创下空前 的历史记录。据统计 ,在地震发生后 的几周内,全社所发相关图片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导致高峰时的单日发稿量达到平时 的8倍以上。每天向总社摄影部上传图片稿件的 ,除了100多名本社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之外,还有数以百计的与中新社签约 的摄影师。

  然而,作为全社图片发稿中枢 的摄影部编辑组,连同部门负责人加起来却只有6名编辑(签稿人) ,他们面临 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本来平时值班就 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毫无调整余地 ,每逢有人生病或休假 ,其他人就不得不加班加点 ,但也尚可勉强支撑。此次遇到这种特大规模的突发事件 ,人手不足的问题立即严重凸显出来 ,陷入捉襟见肘 的窘境。

  地震发生当日 ,摄影部对图片编辑 的值班班次和值班时间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单人班一律改为双人班,夜班时间大大延长,个人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 。令人感动的是,每到关键时刻,我们中新社人总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的奉献精神 ,前方记者如此,后方编辑也不例外。每天 ,他们既要废寝忘食地处理海量 的来稿 ,又要与前方记者进行千头万绪 的协调,并随机处置各种突然出现的紧急情况 。

  编辑组每天要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盘点当日报道 ,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次日报道作出安排。主要 是根据灾区形势的发展 ,提醒记者对报道重点做必要的调整,如搜救工作进入第十天时 ,被埋者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报道中要体现这种阶段性变化 。由于灾区的通讯中断 ,前后方的联系非常困难 ,电话打不通,就采取发短信的办法,把社领导 的指示 、新 的报道意图以及最新信息通知前方记者 ,他们在新的地点找到信号开机时就可以看到 。

  最初几天,稿件传输遇到极大的困难 ,有时 是因为找不到无线通讯信号 ,有时是为了节省海事卫星电话 的电池,记者只能放弃正常的传稿程序 ,用尽量短 的时间把所有照片一次性发送到摄影部的公共电子信箱 ,其中许多照片没有完整的图片说明 。编辑们不得不一张张查找资料 、补写说明 ,然后再一张张上传到采编系统。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 ,而且导致夜班编辑无法与美国分社签稿人正常交接班,常常是工作到凌晨二、三点甚至通宵 ,才能处理完信箱中 的所有稿件。在最紧张 的日子里,有 的人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以上。

  据统计 ,在震后一个月 的时间里 ,摄影部签发的地震报道图片超过一万幅(其中对境外发通稿照片2300幅) ,接近全年发稿量 的三分之一,而且其它各项工作并没有受到地震报道的影响 。同时,我们在百忙中还参与主办了在境外(土耳其)举行的首个抗震救灾展览 ,参与组织策划了我社主办的“四海同心——海外华人华侨情系四川地震灾区活动”,并为出版抗震救灾画册和举办展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

  以策划取胜

  在数码相机 、互联网充分普及和交通高度发达 的时代 ,拍摄突发事件照片已经不是少数摄影记者的专利 ,一个新闻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必须在报道策划上下工夫。策划出精品 ,策划出实效,策划出独家照片 。当然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知性,决定了任何新闻单位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完善的报道规划,但随着态势的发展而及时调整报道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整体策划 ,却是完全可以做到 的 。

  关于宏观策划,我社此次在指挥机制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首次在前方设立了应急报道指挥部,为赢得这次重大战役性报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为今后的特大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宝贵 的经验 。以下仅从微观角度谈一下汶川地震中的图片报道策划。

  ——题材策划 :寻找热点盲区。

  汶川大地震波及面非常广泛 ,各家媒体在报道人员救助这一共同热点时,必有一些被忽略的“热点盲区” ,及时抓住别人一时没有注意到 的热点题材加以报道,是避免题材“同质化” 的法宝 。地震报道初期,我社摄影部早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卧龙 的国宝大熊猫 ,经过一番周折 ,终于以领先国内媒体两天的时间差,最先报道了《地震中抢救国宝大熊猫》这一世界关注 的题材 ,成为广受用户欢迎的独家照片 。后来,我社摄影记者任晨鸣再赴卧龙、雅安 ,跟踪拍摄了“失踪大熊猫被找到”和“卧龙大熊猫转移安置”等照片 ,形成一组完整 的报道 。

  再如我社记者贾国荣率先发出 的“北川堰塞湖存在引发洪水危险”一组图片,也 是利用了相对盲区而打了一个时间差 ,最早报道这一热点问题 。其实,所谓“盲区”都 是相对 的,在新闻事件 的演变中,会形成一个个阶段性的新热点,能够在新 的热点刚形成时比别人发现早一点 ,就是成功的策划 。

  ——角度策划:不忘自家面目 。

  国内各家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在关注共同热点的同时,又在报道角度的策划上各有侧重 ,因为读者不同 ,品位各异,这种策划必然带有浓厚的“受众意识” 。作为中新社的摄影记者,我们理应特别关注与海外有关 的报道题材,从海外读者 的阅读需求来选择报道角度 。第一拨摄影记者到达地震灾区后,摄影部反复向他们强调 ,在第一时间报道灾情 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外籍和港澳台人士 的行踪 。我们率先发出了外国旅游团被营救转移等照片,并提示记者关注60名台湾游客被困的情况,可惜未能拍到 。此外,外国救援队开展救助活动 、国际救援物资抵达灾区等 ,也 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深度策划 :用镜头深挖故事。

  即使在汶川地震这种特大突发事件中,摄影记者也面临着激烈 的“同场竞争” ,此时的报道影像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 的题材如何拍出特色 ?如何运用摄影语言扩充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像策划中 的重中之重。地震发生后第二天 ,针对发回的图片中存在 的重面不重点 的问题 ,我们在与前方记者的沟通中强调了“抓细节 、抓故事 、突出人情味” 的重要性,从而扭转了浮光掠影式 的泛泛报道。在后来的报道中,前方记者始终贯彻了这一策划意图,通过耐心地跟踪救助被困人员 的全过程 ,拍摄到多个被困人员奇迹获救以及与亲人劫后重逢 的感人场面,增加了图片报道 的深度和分量。

  ——时效策划:当面抢到 的第一。

  网络时代,真正的独家报道已不多见 ,媒体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时效 的拼抢上 。在汶川地震的图片报道中,我社创造了不少时效上 的“第一” ,其中最值得称道 的一个“第一”来自策划 :在所有媒体都预先知道的全国哀悼日报道中,摄影部出动三名采编人员,通过紧密配合 ,第一个发出了《天安门广场首次为普通民众降半旗》 的历史性照片,上了众多门户网站的头条。

  回顾这次汶川大地震 的报道,所有的经验教训将被我们铭记 。我们相信 ,下一次将做得更好。尽管不希望出现这样 的灾难,但作为新闻工作者 ,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 。

  (历史资料)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与西方经济攻防战有何启示 ?******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与西方经济攻防战有何启示 ?

  中新社记者 孟湘君

  数月来,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不断加码 的情况下 ,俄经济虽遭遇困难 ,却也表现出一定韧性。然而,西方将货币和金融体系武器化 的举动 ,正反噬其自身 ,并波及全球贸易与金融领域 。

  复杂因素交织下 ,俄罗斯和全球经济能否继续承受住难以承受之重?全球能源格局与全球化进程受到哪些冲击?这场危机 ,又带给世界各国哪些启示 ?

  就此 ,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 、研究员曲强,莫斯科国立大学大数据存储与分析中心执行主任阿列克谢·别洛希茨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深入解读局势走向 。

  别洛希茨基指出 ,西方误判了俄方韧性 ,随着国际贸易多元化,主导国际贸易体系的美元以及“美式和平”(“美式和平”是指二战后 ,西方视野中由美国主导全球经济、地区军事地位 的概念) 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他认为,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 是在为其他国家争取更多主权铺路 。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

  俄罗斯承受制裁之重 ,卢布强势回归

  曲强:西方国家一直在实施严厉制裁,俄罗斯经济真的崩溃了吗 ?

  别洛希茨基 :在金融服务方面 ,目前在与盎格鲁-撒克逊世界 的合作上存在一些技术上 的困难。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俄与西方国家 的贸易仍在继续 。由于他们先发起了制裁,现在他们必须找到避开制裁的方法,以继续合作。制裁的最初目标是在一个月内摧毁俄经济支柱 ,但我们还 是承受住了挑战。

  曲强:如何看待俄罗斯遭到金融制裁和外汇储备被冻结的情况?

  别洛希茨基:西方国家实施制裁是想逼我们放弃主权,但他们误判了我们 的韧性,没有预想到我们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对后果) 是早有准备的 。我们总会找到新方法来进口必要 的东西,出口所拥有的资源 。西方在资源、农业 、科技等方面,仍依赖于我们。

  邵宇 :冻结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有法律风险跟法律后果的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提到,冻结一个主权国家如俄罗斯的美元外汇储备 ,看起来 是不公平或者不合法 的。

  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 ,特别是主权国家 的货币可能因为意识形态或者其他原因被没收,这在整个货币体系包括不同国家的储备安全(方面) ,就会造成比较大 的担忧 。你不是我的朋友 ,我就把你 的钱扣住 ,听起来有点像“黑社会” 的做法 。

  曲强 :我认为可能有99% 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从业者都作出了误判 ,西方在制裁一开始时让卢布贬到一文不值 ,现在又不得不买进 。为什么卢布如此坚挺 ,这一情况会持续多久?

  别洛希茨基 :这实际上对经济来说是一个好兆头,因为最初,卢布与美元或欧元相比确实贬值了 ,但我们 的政府尽一切可能稳定住了卢布和经济 ,停止了恐慌。所以中期和长期来看 ,我们未来不得不将卢布贬值回最初水平 ,可能要回到1月份的水平,当时大概 是1美元兑70至80卢布。

  最初我们让卢布升值,购买了所有必要设备来生产大部分商品 。现在我们可以再让卢布贬值 。这不是一个完美战略 ,但任何一种战略总 是取决于它对经济中长期表现 的影响 。我认为它最后会奏效。

  重塑全球地缘竞争及能源格局

  曲强 :高昂 的能源价格给俄罗斯带来收益,但这会对俄罗斯和世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吗 ?

  邵宇 :这个阶段 ,卢布 的走强显现出俄罗斯抗拒欧美 ,特别 是美国金融制裁的一定效应 。它用必不可少 的石油需求维护了自己货币 的主权。俄罗斯在供应链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目前可能无法取代 。

  如果能对金融市场释放正面信息 ,市场能慢慢稳定下来的话,再考虑卢布适当贬值 ,可能会对能源出口有帮助。

  但对全球而言,现在能源 的价格非常高 。能源转型的一个逻辑 是 ,让传统能源保持在一个(价格)较高位置 ,大家就会往新能源方向转移。这种转型可能会对全球格局包括化石能源、传统能源 的需求发生一些中长期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

  曲强 :如何看待美国对他国的制裁以及美元武器化 ?这会给全球化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

  邵宇:全球化实际上就 是人员 、物资、技术、信息跟理念的全方位交流 。我们习惯于把过去的全球化叫做全球化 的3.0版,各国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

  三类国家构成了全球化循环的完整结构。第一类 是俄罗斯、乌克兰这样 的能源或者资源型国家;第二类叫做生产型经济体 ,这些国家 的经常账户盈余超过GDP4%以上 ;最后一类消费型国家像南欧国家 、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GDP4%以上。

  但现在不管是地缘冲突还是一些国家间 的竞争,已经导致全球化结构断裂了 。全球可能进入一种地缘竞争更激烈 、不同国家 的联盟形成竞争集团 的过程,有点像一战跟二战之间 的一种低迷状态 。

  我们预测,这样一个状态可能会持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不管是资源型国家转型,生产型国家能力提升,还 是约束消费型国家滥发货币 ,都要找到一个新的平衡 ,但这个平衡比较难达到 。

资料图 :卢布钞票。资料图:卢布钞票。

  俄挑战美元霸权,俄乌冲突带来哪些启示?

  曲强 :俄政府正努力推动卢布与贸易伙伴国货币 的结算,以越过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 。这会对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产生什么影响?

  别洛希茨基 :我认为“美式和平”的影响力正在减弱。我们真的不在乎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货币。西方针对俄罗斯的政策让人大开眼界 。

  这种情况下 ,我们会看到国际贸易 的多元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分散 、更独立地进行交易,从长远来看 ,我想美国有一天将不得不加入这种公平、平等的贸易体系中 。俄罗斯只 是为其他国家争取更多主权铺路,同时,我们随时都有坐在圆桌旁谈判的准备。

  邵宇:从短期来看 ,美元占市场份额80% ,还是非常强劲的 。货币不仅 是用于交易,还用于投资 ,它有一个足够大 的金融市场来吸收。上百年的努力 ,让美国得到了这种特权 。

  俄罗斯搭建跟其他国家 的直接货币交易系统是一种尝试 ,短期来看,比较难以撼动美元现有 的全球构架。但从长期来看,像冻结央行储备等不友好 、不明智 的举动,最终会撼动现在 的货币体系。

  我们可能期望有更多选择,包括多个清算系统、多种货币选择 、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全新 的考量。

  曲强:从乌克兰危机当中 ,可以总结出哪些应对思路 ?

  别洛希茨基:长期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俄罗斯)要不断调整以在未来能存活和发展下去。我们只能依靠平等稳定 的伙伴关系 。因此,我认为俄罗斯应该和欧洲 、美、英等国在平等地位上进一步交流 。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 ,而政府从来都是致力于国家主权和人民福祉的。这种世界才 是我理想中的世界 。

  邵宇 :俄乌冲突中的一系列制裁、技术细节等,其实对我们思想上 的影响非常大 。未来的冲突是全方位 的 ,可能涉及舆论、传播技术 、金融、贸易、能源、供应链等各方面 。

  我们要学到的就 是怎么样去保证充分的自给自足 ,同时又能在经济循环方面 ,跟世界保持良好接触 。

  尽管我们可能跟世界进行各种竞争,但只要 是良性竞争 ,大家保持相对开放的心态 ,遵循公平原则,未来不管什么样的冲突,都能安然度过 ,俄罗斯应该也一样。(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