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下载 - 每日彩票手机版
每日彩票网址2023-11-23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党 的二十大报告诞生记******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党的二十大报告诞生记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丁小溪

  这 是辉映未来 的历史时刻——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 ,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

  会场内,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心潮澎湃,一次次热烈掌声传递着信心和力量 。

  这 是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 、引领复兴 的行动纲领——

  3万余字 的报告 ,凝聚党心民心 ,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要求 ,擘画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的宏伟蓝图 。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责任无比重大 ,使命无上光荣。”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催人振奋,响彻在神州大地 。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宣誓 ,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的磅礴力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深刻把握新 的历史特点,牢牢把准新征程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组长 ,全程领导党 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 ,倾注了大量心血

  2021年11月,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 ,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引领14亿多人民团结奋进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如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 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 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作为大会筹备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草一份凝聚全党全国智慧、反映人民意愿 、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的纲领性文献, 是开好大会 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 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全程领导了报告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 。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 ,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

  2022年2月16日 ,中南海怀仁堂。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央关于成立党 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的决定。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起草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要求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 的重大意义,深入研究报告起草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并高瞻远瞩指出起草报告有五个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的新的历史特点——

  一 是党已经走过创造辉煌 的一百年,正团结带领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二 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任务。

  三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历史性成就 ,既进入了不可逆转 的历史进程,也进入了乘势而上、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被迟滞甚至打断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新 的战略阶段。

  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 ,必须继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国发展面临新 的战略要求。

  五 是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 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 、不确定 ,我国发展面临新 的战略环境。

  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的二十大谋划未来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 ,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新 的历史特点 ,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举一纲而万目张。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 。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体会议上精辟指出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必须有一个统摄全局 的主题 ,向党内外 、国内外宣示 ,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 的目标继续前进 。

  “既要同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报告主题一脉相承 ,又要充分体现新时代、新征程 、新阶段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确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 ,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精神。

  3月15日 ,党 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起草组同志认真交流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认识和体会 ,讨论报告涉及 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

  5月17日,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汇总情况汇报,研究讨论党 的二十大报告框架方案 。

  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四点要求 ,为报告起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历史方位 。“把面临的形势分析透,把握住新发展阶段 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 , 是起草好党 的二十大报告 的前提和基础”。

  ——聚焦战略任务 。“在部署改革发展稳定 、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项工作时要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紧紧围绕未来5年党 的战略任务展开” 。

  ——坚持守正创新。在思想理念 、政策举措上既要继承,又要勇于创新。

  ——增强斗争精神。“要充分体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 ,各方面战略谋划和工作举措都要直面矛盾和问题” 。

  这次会议讨论确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框架方案按总分结合、先总后分的结构,拟分15个部分 ,文件起草组分为5个小组负责各部分的起草工作 。

  谋深虑远,方能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能否准确研判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 的国际国内环境 ,积极回应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期盼 ,科学部署长远目标任务,考验着一个政党 的理论勇气和执政能力。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修改党 的二十大报告稿初稿。

  “党 的二十大不仅要谋划未来5年 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要在党 的十九大部署基础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谋划,在思想理念 、政策举措上既要继承 ,又要勇于创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优良传统要弘扬,又要创造新办法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文件起草组要继续在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上下功夫,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从各方面各领域工作 的方向和原则要求出发 ,不断增强报告稿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

  对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思考和研究 的方法 :

  “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战略思维 、辩证思维 、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从历史和现实 、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 的结合上进行思考 ,确保得出的结论 、作出 的部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7月11日和7月21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党的二十大报告送审稿。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赞成报告稿 的框架思路、内容结构 、重大思想 、主要提法 ,并对完善报告稿提出了具体建议 。

  7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 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这里举行 。

  “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 的思路、新的战略 、新 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深刻阐释了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的基本考虑 ,并就下一步将报告稿下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自始至终高度重视、全程领导 ,多次主持召开起草组工作会议,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报告稿,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

  “报告中许多新 的重要思想 、重要观点 、重大论断 、重大举措,都是总书记深入研究 、反复思考 、亲自提出来 的,这与他长期以来 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是分不开 的 。”文件起草组成员说。

  从滴水成冰 的内蒙古阿尔山边防哨所,到暑气升腾 的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从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滚滚稻浪,到山东威海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 的阵阵海风……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调研开路” ,发现问题 、认识国情、寻求规律 ,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广袤的土地上 、广阔的视野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党 的二十大报告起草提供了丰厚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以非凡理论勇气 、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理论创造,为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提供了思想指引 。

  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理想信念 、真挚为民情怀 、高度历史自觉、强烈责任担当,潜移默化体现在报告起草工作全过程 ,起草工作扎实有力推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

  一场场扎实调研、一次次深入讨论 、一遍遍精心修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 ,文件起草组共召开6次全体会议,数十次小组和工作班子会议以及专题会议 ,对重要观点、重要提法 、重要举措反复推敲 、论证 、打磨,报告稿在层层推进中逐步丰富 、完善 、成熟 。

  起草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全党全国智慧——党 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坚持走群众路线,反映人民意愿,汇集各方智慧 ,充分解放思想 ,广泛凝聚共识

  “在起草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意见,集中起各方面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伊始就明确强调 。

  怎样科学总结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 的重大成就、主要经验 ,以及存在 的问题挑战、薄弱环节 ?

  怎样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持党 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制度 、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怎样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怎样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怎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明确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 、重大举措?

  ……

  回答好这些重大问题 ,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开言路、集智聚力。

  1月27日,党中央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出《关于对党 的二十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决定就党 的二十大报告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同时,通过一定方式征求部分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 。

  按照党中央部署,54个单位承担重点课题调研任务,围绕26个专题开展调研 ,形成80份调研报告,共计132.7万字 。在3个月连续深入调研中,64个课题组到各省区市实地调研179批次 ;25个课题组对465个单位进行书面调研 ;10个课题组委托252个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各课题组共召开1501场座谈会、18场视频座谈会,参会19022人次 。课题组咨询访谈1847人次。

  听民意、汇民智 、聚民力 。

  4月15日至5月16日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开展 。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党 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 、民族复兴献计献策 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月份就对此次网络征求意见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审定有关工作安排 、进行专门部署 ,指明了此次网络征求意见的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在网络征求意见结束后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 ,指出要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做法 ,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

  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对策 ;建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想办法……在人民群众广泛响应 、积极参与下,活动期间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体现出了建言数量质量“双高”的特点。

  经过认真梳理汇总,按照尊重原意 、分类整合、突出重点 、简洁凝练的原则 ,摘编具有建设性 、代表性 的意见建议1675条 ,并印发文件起草组全体同志,各小组结合本组负责起草的有关部分范围 ,逐条研究相关建议 ,提出吸收意见 的建议 。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开诚布公 、畅所欲言 。

  6月9日 、8月18日 、8月23日、8月26日、8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成都 、沈阳 、北京主持召开五场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和党章修改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 ,听取31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解放军各大单位和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提出 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

  7月4日至5日,文件起草组召开四次党 的二十大重点课题调研成果汇报会 ,分别听取了48个调研组围绕23个重点课题开展的调研成果汇报。

  7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党 的二十大报告送审稿 。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赞成报告稿的框架思路、内容结构、重大思想、主要提法 ,认为报告稿立意高远 、视野宽阔 、亮点很多 ,思想性、理论性 、战斗性都很强 ,并对修改完善报告稿提出了重要意见 。

  7月21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报告稿,常委同志一致同意关于报告稿 的修改建议 。

  7月28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审议党的二十大报告送审稿。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致赞成报告稿 。

  8月4日,中央办公厅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出通知 ,就党 的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党内一定范围组织讨论、征求意见。

  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 ,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 、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党 的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 的意见 。

  到9月1日 ,经统计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 ,108个单位在征求4700余人 的意见基础上提交了书面意见,党外人士提交了10份书面材料 ,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1570条,扣除重复意见后为1435条。其中原则性修改意见173条 ,具体修改意见1262条。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文件起草组还吸纳了中央领导同志 、从中央领导职务上退下来 的老同志对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

  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认真研读党的重要文献 ,参考各方意见 ,召开多轮工作会议仔细研究 ,反复讨论斟酌 ,持续滚动更新提炼有关新提法 、新举措、新行动清单,到9月9日起草组5个小组分别召开了13轮工作会议。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用好红色资源……不少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 ,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

  截止到提交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审议 ,文件起草组对党 的二十大报告稿共作出增写、改写 、文字精简260处 ,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269条 。

  9月7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审议党的二十大报告送审稿 ,要求文件起草组根据会议审议意见,抓紧修改报告稿 ,准备提交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

  9月9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二次审议报告送审稿 。中央政治局委员听取了文件起草组关于研究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修改报告稿 的情况汇报,审议了报告送审稿 ,准备提交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审议。

  9月26日、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 ,研究党的二十大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稿 。

  10月9日 ,党 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召开 。文件起草组全体同志认真听取与会同志意见建议,对报告稿进行完善修改。

  10月16日,党 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一份份凝聚全党意志、体现人民意愿 的二十大报告醒目地摆在了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的座席前 。

  党 的二十大代表由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选举产生 ,广泛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层级 ,对各行各业、各个方面 的党员意愿 、群众诉求有着深刻了解 。大会召开前 ,代表们通过不同方式,听取了所在选举单位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意见,并把他们 的期盼和愿望带到大会上来。

  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代表们结合实际工作 ,对报告发表意见 。会场内,气氛热烈,凝聚着共识,升腾着希望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 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 的重大意义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的重要要求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 的时代要求。

  党 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根据各代表团和列席人员讨论反馈 的意见,对报告稿又作出了修改 。

  海纳百川,气象万千。各方面各领域 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凝聚,全社会全民族的主动性 、创造性充分发挥 。

  党 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 ,真正成为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 、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 的过程 ,成为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 ,成为充分解放思想、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 的二十大报告宣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 的使命任务 ,引领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0月2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隆重举行。

  熠熠生辉 的党徽下 ,经久不息的掌声中 ,党 的二十大报告通过 。

  万人大礼堂内,这个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澎湃着自信自强的跃动脉搏,昂扬着奋发奋进 的崭新气象 。

  新征程 ,新思路,新战略 ,新举措。

  党 的二十大报告分3个板块,15个部分 ,3万余字的篇幅中含有300多个新提法。第一板块包括导语和第一至第三部分 , 是总论 ;第二个板块包括第四至第十四部分 , 是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部署 的展开;第三板块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宏伟蓝图 ,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这 是一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深刻昭示未来的郑重宣示——

  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 ,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 ,至为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概述五年来党和国家工作 的基础上,以“3”+“16”+“4” 的结构,全面回顾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 、伟大变革 。

  3件大事彪炳史册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完成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历史任务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6个方面和工作成就非凡卓绝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 的领导 、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报告总结了16个方面 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

  4个里程碑意义启迪未来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 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 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 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事非经过不知难 ,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十大代表在讨论报告中纷纷表示,新时代伟大变革中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 的核心,在风云变幻中举旗定向、掌舵领航 ,在大战大考中指挥若定 、运筹帷幄,在惊涛骇浪中力挽狂澜 、砥柱中流,充分彰显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 、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 、雄韬伟略 ,不愧为党的核心 、人民领袖 、军队统帅,不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 的掌舵者 、领航人 。

  事实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 的核心、全党 的核心地位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指导地位 ,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

  时间铭记,大地见证。“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 ,已经写在了新时代 的伟大征程中、写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 , 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这是一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 是马克思主义行 , 是中国化时代化 的马克思主义行。”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作出这一新表述。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

  党 的二十大报告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集中阐述 ,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 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报告指出 ,只有植根本国 、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 ,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这10个写入报告 、体现着中国人民“宇宙观、天下观 、社会观 、道德观” 的主干词格外抢眼,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智慧 ,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也 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生动例证,彰显着历史自信 、文化自信。

  党 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两个结合”,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 ,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 。实践证明 ,“两个结合”做得越好 ,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 的理论创新 ,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 的立场观点方法。

  报告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胸怀天下 。这 是我们党首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立场观点方法 ,深刻揭示了这一思想根本 的政治立场 、彻底的理论品格 、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 的思想方法,为把握好、运用好这一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供了“金钥匙”,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

  “六个坚持”构成相互联系 、内在统一 的有机整体,贯穿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 。把握运用好“六个坚持” ,就能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好地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 的政治修养、理论素养 、道德修养和履职尽责的本领 。做到了“六个坚持”,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就会更加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就会更加显著 ,就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这 是一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立足“两个大局” ,擘画复兴伟业。

  报告在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的同时,令人瞩目地提出九条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深入思考后提出的重大论断 ,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旨归意义 、目标任务 、实现途径 ,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实践指引 、光明前景,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 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 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 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

  党 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在这一基础上 ,党 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进一步科学谋划 ,提出了2035年我国发展 的总体目标,明确“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 的大台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 的实质性进展”等目标;报告明确未来五年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 、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家安全更为巩固”等主要目标任务 。

  教育 、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 的一场深刻革命,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在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的同时,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 、依法治国、国家安全三方面工作单列部分进行安排 ,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彰显了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 。

  这 是一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答卷——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 的第二个答案 ,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 、不变味。”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党 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了党所处历史方位 、面临形势任务 、党情发展变化 ,以高度的战略自信、战略清醒、战略自觉指出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 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的清醒和坚定。”

  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面临 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 ,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决不能有松劲歇脚 、疲劳厌战的情绪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 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报告从七个方面对党 的建设工作作出部署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 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对严峻复杂考验的清醒认知,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的高度自觉 。

  报告指出,要落实新时代党 的建设总要求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坚强领导核心。

  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 ,弄明白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必将立于政治 的制高点、真理的制高点、道义的制高点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 的赶考之路上考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这 是一份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 的宣言书动员令——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一项伟大而艰巨 的事业 ,前途光明 ,任重道远 。

  环顾全球 ,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世界进入新 的动荡变革期 。审视国内,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 、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 。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 的重大考验 。”

  越是艰险越向前。

  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奋斗 的时代要求贯穿全篇 ,体现在标题、主题 、导语 、正文 、结束语各个部分 。

  “新时代 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 的”“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的必由之路”……

  一句句精辟论述 ,激励全党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坚持团结奋斗,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 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 的钢铁” 。用伟大奋斗创造百年伟业的中国共产党 ,必将用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

  民族复兴新征程上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庄严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 、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江山壮丽 ,前程远大,使命催征。

  续写新时代十年辉煌,站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同心同德 ,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每日彩票下载

别样 的散文 ,不一样 的“文化中国”******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别样 的散文 ,不一样的“文化中国”

——从2023年第1期《散文(海外版)》看当下散文创作特色与趋向

  作者:周新民(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今天散文 的魅力取决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归根结底取决于叙述什么样 的“文化中国”和怎样叙述“文化中国”。这决定了散文创作的气象,也左右了散文创作的趋势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 的《散文(海外版)》是月度散文选刊。以2023年第1期杂志为例,我们可以管窥当下散文创作的基本风貌和格局 。

  深入中国自身历史脉络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叙述中国故事 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母题。然而更重要的 是 ,我们要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这里所提到 的“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并不是在讲述方法层面上来考虑中国故事 的讲述 ,而是要构建一个不一样 的叙述格局来讲述中国故事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谈到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 ,其背后有一个讲述西方故事的参照系。不仅如此 ,人们惯于在中西故事的等级关系之中去选择中国故事、叙述中国故事。因此,从根本上看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不 是方法论层面 的话题 ,而 是如何处理中西“故事”关系 的问题。本期《散文(海外版)》 的几篇散文在叙述中国故事时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它们深入中国自身历史脉络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去找寻“文化中国” ,体现了散文家叙述“文化中国”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 。

  胡学文的《拴在年上的记忆》所叙写 的 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春节生活 。与很多写春节 的文学作品不一样 ,它所写 的不是图腾式 的春节,也不 是仪式化 的春节,而是深入中国人骨髓深处的日常化 的春节 。胡学文表面上不厌其烦地详细叙写春节 的程式、美食等 ,而作品内在内容写 的 是深入中国人血肉之中 的日常伦理与情怀 ,勾画出亲情至上的文化根脉 。《拴在年上的记忆》讲述春节特有 的“味道” 。周缶工 的《老屋衣马》所写 的也是寻常百姓家的历史与日常 。老屋 是老旧中国的缩影,老屋里 的芸芸众生乃 是中华儿女。《老屋衣马》并没有酸腐气 ,而 是充满了可爱 ,充盈着怡然自得的纲常与伦理。

  《拴在年上的记忆》与《老屋衣马》这两篇散文的“新奇”在于,他们客观还原“老中国”的方式,不是夸张 的,也不 是居高临下 的,而是贴近历史 的 、烟火气 的 ,它力求写出一个“客观的中国”。这里的“客观的中国”并不符合某种先验的观点,而是深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展现其历史 的自洽性。所以 ,两位作者在叙写春节、老屋这样 的常规题材时 ,才能如此心平气和 、娓娓道来。

  其实,两篇散文能如此平静地“叙述中国” ,自然 是参照中国故事 的角度和标准发生了变化 。原来那种图腾式 、仪式化地叙述中国的方式 , 是由其所参照 的西方预设 的文化等级所决定 的 。以西方现代性为视角来叙述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则充满了猎奇,甚至夸张与扭曲,行文之时难免有剑拔弩张之气,自然就难以心平气和地叙述。叙事思维 的调整 ,不仅能让散文在叙述中国故事时呈现出豁达 、自然 的气象 ,更重要 的是,散文所观照 的人和事 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穆欣欣 的《把日子往前过才 是幸福——红楼人物刘姥姥》体现了这种转化 的趋势。《红楼梦》中 的刘姥姥 是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人物形象 ,在很多读者眼里 ,她笨拙的言行与不合时宜的思想,是那样充满喜剧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无非是人们习惯性地从高处出发来审视刘姥姥。然而,如果贴近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尤其贴近老百姓“过日子”的人生伦常来看待刘姥姥 ,我们就会发现刘姥姥身上所迸发出来的坚韧、宽厚 ,散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 。

  段爱松的《斑斓捕梦人——我与外国文学之缘》的思路与《把日子往前过才 是幸福——红楼人物刘姥姥》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所讨论的主要话题是中外文学关系 。说起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之间 的关系,习见的叙述 是讲述中国作家如何受到外国作家 、作品 的影响。然而,这篇散文的叙述思路却与众不同 ,它以中外文学经典之间的“互通”与“互鉴”作为叙述的思路 ,仔细地叙述了《红楼梦》与《浮士德》之间的“互鉴”之处。同时 ,它也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柳永的《雨霖铃·秋别》 、温庭筠的《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和普鲁斯特 的《追忆似水年华》之间找到“互通性”。

  给传统审美意识注入当下性

  描写山水田园 是中国散文固有之重要领域 ,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令人称道的优秀篇章。此类散文借景抒情 ,以景 、物甚至山水田园寄予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理想。这样的写物抒情方式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和中国传统审美观相联系。中国早期的比德 、畅神审美意识,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散文创作的发展。当下散文创作仍注重表现比德 的审美意识和畅神的审美理想 ,这也是表现“文化中国”的主要方式 。

  马晓燕 的《在花朵中念与痛》以比德的审美意识来表现当代人应该坚守的价值观 。马晓燕以槐花来表现人要活成自己想要 的样子,以玉兰来体现不流于世俗 的价值追求 ,以牵牛花来表现对于淳朴心灵的向往 。黄丹丹的《我的植物故交》在更为深邃的哲思层面来建立“物”同“人”的关系。文章通过对蓼、雪见草 、马泡秧子、狗尾草 、三棱草 、野苋菜、美人蕉 、凤仙花、矢车菊 、六道木等植物 的细心观察 ,对植物物性进行不厌其烦的书写 ,无非 是要恢复人类认知植物的各种能力 ,重新找回人和自然之间 的关系 。作为自然 的一部分,人和植物本来就是共同享受自然界的阳光与雨露,只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让人类和自然相远离 ,人与自然相阻隔 。黄丹丹从植物与人 的关系入手 ,期望重建人和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

  以物观人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这种审美方式 的确立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天人合一” 的审美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物我相连、物我一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宝贵 的价值观念,尤其在物质高度发展的时代,为了避免功利主义给人带来伤害 ,重新回归“天人合一”价值观,自然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天人合一”最有价值之处在于从“物”与“人” 的系统性关系出发来处理“物”与“人”的关系 ,而不 是简单地以“物”为中心 ,或者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葛小明 的《大树独立街头》以几棵树的命运为参照对象,深入思考这一问题 。小区栾树出油,业主要求物业一砍了事 ,但没有想到夏天无荫可憩息 的烦恼。人们只想到大树患病 ,粗暴治理,没想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葛小明以物及人 ,言明人同树木 ,是一棵行走 的大树 。大树离开自己的生态系统难以存活。人类又何尝不 是生存在生态系统之中呢 ?

  虽然皈依于传统审美意识和传统 的观物之审美方式 ,能写出令人沉醉的散文作品 ,但是,毕竟时代在发展,如何在当下语境中去扩展传统审美意识 ,给传统审美意识注入当下性 ,也值得散文家深思。谢宗玉 的《江南江北 ,尽 是潇湘意象》可谓 是其中具有典范性 的作品。“潇湘八景”经过历代文人墨客 的渲染 ,已经蔚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 的美学旨趣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 ,“潇湘八景”令人流连忘返。然而,作者的笔触不 是去歌颂“潇湘八景”的审美旨趣 ,而是格外冷静地剖析了“潇湘八景”形成与流变的历史原因 ,指出“潇湘八景”实际上包含了消极甚至病态的审美心理。于 是,作者发出呼吁 ,要开文化新路,避免文化陷阱 ,不要盲目“鼓吹那些旧意象”。叶青的《一座山何以成名》也 是从理性 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历史与文化 。与一般作品在书写名山大川 的时候不加思考地膜拜名山大川的文化传说与掌故不同,《一座山何以成名》 的可贵之处在于科学、理智地看待麻姑山成名的原因 :自然造化与历史赋予。《一座山何以成名》告诉我们,名山大川文化的沉淀当然 是我们应该珍视的文化传统,但 是,尊重、弘扬传统文化 ,一定要有科学分析 的过程。

  书写亲情又不止步于表现亲情

  人们常说中国以家庭为本位 ,中国人格外重视家庭伦理,形成了尊亲爱幼的传统美德 。因此,叙写父辈与子辈之关系 是散文创作亘古未变的主题。这一类主题既包括书写晚辈对于父爱母爱 的赞扬,也有舐犊情深的流露 。然而,要写出新意,难度自然很大 。本期《散文(海外版)》在亲情书写上也有探索 :书写亲情但 是又不止步于亲情 。探索 的路径概而言之有两种。一 是以沈念的《长路和短句》 、江子的《燃爆记》 、田鑫 的《河流 的几种形式》为代表 ,着重从“纵向”的历史角度叙述“父”与“子” 的关系与情感 ;二 是以任芙康的《父亲》、冯帆 的《多年父子成朋友》 、王韵的《夜苍茫》为代表 ,着重从“横向”的角度书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长路和短句》刻画了一位乡村干部致力于改造乡村的简史。父亲年轻时致力于“移山” ,为乡村增加耕地面积,他以不可思议的方式 ,用愚公移山 的精神来“移山”。后来父亲出任村支书,以“诡计”引来县委书记走山寨的烂泥路,为山寨争取到了修路资金。如果 是仅如此记述一位乡村干部的历史 ,显然没有多大价值 。作者巧妙地插入儿子“他” 的视角 ,从父与子的关系中来叙述这一段历史 。把父亲对儿子 的影响史,作为《长路与短句》的内在叙述线索,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江子 的《燃爆记》似乎只 是写个人 的家庭小事 ,刻画了一位吝啬、脾气暴躁 、不讲感情的母亲形象 。《燃爆记》 的价值在于,它把母子关系置于历史流变宏阔 的背景中去思考。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 的时代 ,母亲为了给儿子一家出行祈求平安 ,执意燃放鞭炮 ,是多么 的不合时宜 。然而,这是她难得释放对子女、家庭 的情感 的机会 。时代巨变之中的“不合时宜”,虽然不具备历史价值,但是具备宝贵的伦理价值。这是《燃爆记》要表达的主旨。田鑫的《河流的几种形式》表面上写祖父与姑姑 、叔叔,父亲与“我”之间 的亲情与羁绊 。实质上所写的是在祖孙三代 的时光流变之中 的亲子之情。作者在叙述之中以回溯 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对于“根”的回望 。

  上述几篇散文侧重在历史纵向关系中书写亲情 ,避免了平面叙述 的诟病。除了在纵向上开掘之外 ,这期《散文(海外版)》还有一些散文注重在横向 的社会关系中去扩展亲情 的书写内涵。“父”与“子”不再是书写父辈形象的载体,而是观察社会 、洞悉人心的一种方式。任芙康的《父亲》表面上 是围绕父亲和“我”之间关系来书写父子情。父子情固然是文章要表现的内容 ,但是,以“我”之眼,书写一位与他人交往中体现出品行高洁 、“雍容”的父亲人生过往,才 是《父亲》的本意。冯帆 的《多年父子成朋友》不是简单地歌颂父亲 ,而 是以父与子之间 的“朋友”关系为纽带 ,既书写了父与子之间 的深情 ,也刻画了一位私德上 的孝子 、工作上敬业 的父亲形象 。《父亲》《多年父子成朋友》不再拘囿于父子之间,而是从更广阔 的社会关系之中刻画“父亲”的形象。王韵 的《夜苍茫》 是倾向私人情感 的书写 。二姨让独子学平参军,儿子参军后,她非常思念儿子 。儿子学平也 是非常思念母亲,除夕之夜冒着风雪步行二十多公里去县城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 。由于思亲心切,学平渐渐神志不清。后来全靠二姨独自一人照料 。然而,文章还不是简单 的“母”与“子”之间的深情书写 。这样 的私人情感在作品之中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换 。文章有机地融合了“我” 的情感 。“我”和学平相约,隐瞒除夕雪夜步行打电话 的一事 ,以免增加二姨 的内疚之情 。文章在这里把单向度的母子之间的私人情感书写,横向迁移至社会关系之上,使二姨与学平之间 的感情溢出了家庭内部,构成了一部由爱环绕 的社会生活图景。这是《夜茫茫》感人之处,也是它 的价值之所在 。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 的文体 ,散文创作要突破、要创新实属不易 。不过,从《散文(海外版)》2023年第1期 的作品来看 ,散文家们在顺应时代之变 、在创作中寻求变化和创新上 ,还 是很有成绩 的。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4日 14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