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交流群-互动百科
每日彩票玩法2023-08-22

每日彩票交流群

北京:确保老年人氧气需求量和医院用氧安全******

  寻找氧气

  表盘上 的黑色指针又向左偏了不少 。

  2022年12月28日早上 ,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工作人员闫治忠照例检查设备,他看见 ,液氧罐储量表上,指针指向了0.4吨 。前一天上午10点35分,这个数值还是6吨 。

  闫治忠立即打开备用液氧罐的阀门 ,以支撑当天在院患者对氧气的需求 。一天5.6吨的氧气使用量,意味着医院剩余的氧气只能撑24小时。闫治忠立刻联系了供氧公司 ,下午 ,新一批液氧将被送进医院储罐 。

  这些高3.5米、直径2.5米的罐子保持着零下183摄氏度 的低温 ,盛放着淡蓝色 的、液体状的氧。经过汽化升温,它们会变成气态氧 ,成为维持人类生命 的必需品 。

  刚刚过去 的12月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断传播,中国各地新冠感染人数激增 ,医疗机构 的氧气供给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1月5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提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人工给氧 是改善缺氧状态 、维持血氧饱和度 、支撑生命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卫健委发布 的数据显示 ,2022年12月17日-28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接诊人数从626人增加到最高1176人,增长率为87.9%。12月1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接诊378人 ,急诊留观床位使用率为10%,而在30日 ,急诊接诊1356人,留观床位使用率100% 。

  大约就在这段时间 ,据杭州日报报道,12月26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总量达1552人次,12月19日-26日一周 的时间里,两个院区 的急诊人数分别增加了146%和61% 。据《齐鲁晚报》报道,12月24日以来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急诊科接诊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四五倍,大部分都是新冠感染者,重症患者人数明显增多 。

  这一时期 ,医院对氧气 的需求飙升,各电商平台的家用血氧仪、制氧机也出现断货情况,北京线下门店的氧气罐 、氧气袋开始脱销。

  北京一家氧气维保公司的负责人王方表示 ,“元旦前 ,北京很多医院都出现了需氧量急遽上升 的情况,想马上改造设备和管道不现实 ,得赶紧做临时性补充。”他最近接到北京9家医院的供氧管道临时改造订单 ,这些医院分布在北京东城区、西城区 、海淀区 、朝阳区 、大兴区。

  “我从业9年了,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

  “滴滴滴……”在北京某医院一间重症病房内,刘爱萍的心电监护仪红灯闪烁,屏幕上血氧饱和度一项 ,数值显示73% ,远低于医学认定 的成年人血氧饱和度的正常数值——95% 。

  85岁 的刘爱萍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 是这个三口之家第一个新冠抗原检测呈阳性的人。高龄叠加了高血压 、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她的病情发展迅速。

  2022年12月23日,刘爱萍持续发热、呼吸不畅 ,女儿陈华打120得知 ,“至少需要等待(救护车)4小时”。她开车带母亲前往离家最近 的三甲医院 ,途中,刘爱萍已呈现出缺氧的相关症状 ,口唇发紫 ,呼吸急促。

  陈华记得,电子导航设备不止一次发出提示 :“附近有救护车经过 ,请注意避让 。”即将抵达时 ,她看见整条马路几乎塞满私家车,交警在医院门口指挥交通,5辆救护车正排队进入院门 ,行驶速度缓慢。

  刘爱萍被急诊科接诊后 ,直接转入重症病房。老人吸了3小时氧 ,血氧饱和度升至85% 。“医生说再来晚点 ,命可能就没了 。”陈华感到后怕,说自己拿着医院单据 的手一直在发抖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陈凯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老人抵抗力差,发烧温度没有年轻人高 ,再加上对缺氧反应迟钝 ,出现沉默性缺氧 。送医时被诊断为重症 、危重症 的几率很高,第一时间给氧可以缓解缺氧症状 ,赢得最佳救治时间 。”这位医生补充说,“不只是老人,青中年群体也会出现缺氧状况,大多数人感觉到缺氧就会立刻就医 ,医院 的氧气供应就面临挑战 。”

  元旦前 ,12月30日,记者走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急诊大厅的椅子上还坐着几名中年人 ,他们正在一边输液 ,一边吸氧 。

  “那段时间,医院每天 的用氧量都在5吨左右,达到日常用量峰值的两倍以上 。储量6吨 的液氧罐 ,以前供氧公司3天送一次就够用,那时要一天送一次 。”北京老年医院总务处处长董文洲回忆,2022年12月17日前后,他已经感觉到医院用氧需求量特别大,总务处 的日常工作之一就 是负责医院氧气设备设施 的运行和管理。

  “一天用5.6吨 的氧气,我从业9年了,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 。”闫治忠说,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的24小时值班人员从一个人增加到两个人。除了不定时巡查减压阀和管道氧压外,闫治忠和同事还要给急诊科运送氧气钢瓶 。

  12月30日上午8点半,记者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看到,急诊大厅和走廊里挤满平车床、轮椅,输液 的患者或躺或坐,走廊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墙面临时贴了很多挂钩,每个挂钩上都挂着两到3个输液袋。有的患者通过床头墙体上的氧气口进行吸氧,有 的患者则 是自带氧气钢瓶,一边输液一边吸氧 。

  患者陶小英 是在2022年12月24日上午到达宣武医院急诊科的。此前,这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人突然晕倒在卫生间 ,被家人送到医院 。老人的外孙女记得,挂完号以后,护士说预计要排队两小时以上,等重症患者抢救完毕才能见到医生 ,当时,急诊大厅里找不到一张空椅子。

  平车床和轮椅已经租不到了,租赁处围满了人。“我不知道设备什么时候还,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还。”工作人员正一遍遍地解释着。

  5小时后 ,陶小英见到了医生 。经测试,她 的血氧饱和度为92%。她进行了肺部CT检查 ,查了血常规。医生判断 ,老人有沉默性缺氧 ,轻度肺炎。

  陶小英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胃病,但当时医院已经没有病床可住 ,也没有吸氧位置和呼吸机可用了。医生建议老人回家吃药 、吸氧 、监测血氧饱和度 ,如果数值还掉 ,再送医院急诊 。

  陶小英回家了 。她的外孙女打开手机地图 ,以“医疗器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按显示结果依次打电话询问 。晚上8点,这个姑娘终于买到一只10升装的氧气瓶 。

  “吸氧后姥姥血氧饱和度升到98% ,我 的心也落地了 。”她说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陈凯回忆 , “12月20日以来 ,急诊接诊 的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吸氧,医院 的设备、呼吸机、氧气袋根本不够用。我建议他们去外面购买制氧机和氧气袋 ,但是线下药店抢不到货 ,网上有货发不出来,帮不上忙 ,我也觉得很崩溃。”

  2022年12月26日 ,记者电话联系到位于北京西北旺一家医疗器械店 的店主,他正在客户家里给氧气瓶补气,这个他头一天下午送过来的14升的氧气瓶已经空了。

  “还剩两个氧气瓶,如果现在定,可以给你留一个,但不敢保证。”店主介绍,他 的医疗器械店每天采购100个氧气瓶 ,一上午就基本卖完。

  与此同时 ,在北京广安门 的另一家医疗器械店里 ,氧气瓶已经卖完了 。“早上一开门 ,人就到店里面抢,这个点啥也没了 。我不知道明天能不能订到货,厂家也缺货啊 ,晚上再问库房那边能给我多少 。”店主说 。

  12月26日,记者查看了各大电商平台制氧机的销售情况 ,多款制氧机都显示“缺货”状态 。鱼跃京东自营旗舰店里 的21款制氧机均显示无货 ,欧姆龙京东自营旗舰店里 的23种制氧机均已售罄 。同样地 ,淘宝平台的可孚医疗器械旗舰店中原本共有4款制氧机在售 ,但 是26日上午10点 ,已经搜索不到制氧机相关产品。12月29日早上8点 ,记者走访了北京6家医疗器械售卖店,其中有5家店 的血氧仪和制氧机均已出售一空 。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抢到制氧机的经验 :“提前1天加入购物车,看准抢购时间 ,提前3分钟进入等候,距离开售时间还有1分钟时,反复进入付款页面 ,如果显示无货不断换地址刷新尝试。”也有网友发帖称自己连续抢购3天都没有抢到制氧机,只能购买氧气袋 ,到附近的药店充氧气后给家人使用 。这些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很多求助帖,表示需要住院,询问哪家医院可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老人,哪家医院 的急诊可以吸上氧气。

  需要吸氧的患者增多,管道内 的氧压可能达不到正常数值

  元旦前 的一个上午 ,闫治忠拿着氧气站的扫帚 ,不断清扫两台“汽化器”管道上的冰凌子。液氧的汽化温度 是零下183摄氏度 ,需要吸氧的患者多,大量低温液氧不停流入两台汽化器 ,管道结冰速度变得更快 。闫治忠只有不断除冰,才能保证供氧设备 的正常运转 。

  在北京老年医院西南角 的这片空地上 ,伫立着两个容积为5立方米的液氧罐,液氧罐周边 是硬邦结实的土路,四面都安装了铁栅栏 。根据现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液氧贮罐周围5米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

  以两个液氧罐为起点,延伸出8条管道 ,淡蓝色的液氧通过汽化器 ,以气态进入供氧主管道 ,再经过两级减压 ,抵达医院科室和病房的氧气出口。在终端,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总务处处长董文洲在医院微信工作群里发了一条倡议:医用氧气 的使用量很大,需要吸氧的患者尽管吸 ,在确保治疗不受影响 的前提下 ,可吸可不吸的患者就别浪费,紧着重症患者来 。

  北京老年医院的供氧系统 是以液氧罐供应为主,氧气钢瓶供应为辅。董文洲介绍 ,北京大部分医院都采用相似 的供氧系统 。液氧供应系统由医用液氧罐、汽化器 、减压装置组成 。供氧公司通过液压槽车将液氧运输到医院 ,存放到医院 的液氧罐中 。液氧转化成气态后 ,通过氧气管道输送出去 。

  液氧罐中的氧是经过压缩的,汽化进入主管道后 ,氧气压力较高 ,需要用调压阀进行减压 。董文洲进一步解释,液氧罐 的压强 是0.84兆帕,经过两层减压后 ,输送到病房的氧压通常在0.45兆帕左右。患者骤然增多后,吸氧量增大,分流的氧气口多了 ,管道内 的氧压就达不到正常数值。“以前50个人需要吸氧 ,从液氧罐输出到各病房的氧压可达到0.4兆帕 ,现在是200个人需要吸氧 ,氧压可能掉到0.1兆帕,患者就吸不到足够 的氧气了 。”

  2022年12月29日,北京一家氧气维保公司的负责人王方告诉记者,在北京使用液氧罐供氧的医院里,氧气 是不缺的,他接触的医用氧供应商都在24小时不停工地生产。“一些医院面临的问题是氧气管道氧压不足,这算是历史遗留问题 。”

  记者了解到 ,液氧 的生产原理 是将空气分离成氧和氮 。第一步 ,将空气冷却到大约零下200摄氏度,空气就会变成液体(空气中氮气含量78%,氧气含量21%,其他气体含量1%) 。第二步,把液体升温至零下195摄氏度,液氮蒸发,剩余 的就 是纯度超过95% 的液氧 。液氧经过慢慢升温会分离出杂质,转变为可供临床医疗使用 的医用氧气 。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2012”,医院供氧系统只要满足15% 的在院患者吸氧就符合设计要求,以前需要吸氧 的患者主要集中在急诊、病房和手术室 。近期,多家医院需要吸氧治疗 的患者比例远高于15%。此外 ,医院输送氧气的管道口径可能也满足不了这么高的需求。王方举例,“比如从液氧罐出来的氧压是0.8兆帕 ,供氧管道太细的情况下,到达病房时的氧压可能都不足0.2兆帕 。”

  王方公司 的主营业务包括销售医疗器械和安装供氧系统 。“近期北京很多医院都遇到了供氧需求大 的挑战 ,想马上进行彻底大改造是不可能 的,只能寄希望于临时性改造 。”

  此外,王方表示 ,每天要接五六十个电话,全 是咨询氧气设备 的 ,几天下来,自己“嗓子都冒烟了” 。他说,跟厂家订购一台液氧罐 的货期是1个月到45天 ,安装一台液氧罐又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 。“液氧罐和氧气钢瓶等设备 的生产厂家,因为员工相继感染后无法及时返岗复工 ,生产量和运力都很吃紧。”

  据王方介绍 ,北京有一小部分医院依然采用变压吸附制氧机制氧。这种制氧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压缩空气、提取氧气 ,电耗较大 ,优点 是随取随用 。但 是王方估计 ,使用这套设备的医院,缺氧情况会更加严重 。

  他解释 ,医院一般配备两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每台制氧机最大输出量大约在每小时20-80立方之间。这样的输气量平时可以满足患者吸氧 ,一旦吸氧量增加,现有的制氧机设备满足不了患者需求,临时采购设备也来不及。“只能想办法增设液氧罐或氧气钢瓶,购买外供氧气 。”

  氧气系统 的应急改造要根据医院 的实际情况进行

  2022年9-11月 ,北京老年医院重新设计和铺设了氧气管道 。董文洲说 ,医院上一次铺设氧气管道 是在2003年 ,距今已有近20年时间。

  “如果没有这次改造,我们可能也供不上氧了。”这位总务处长想起来有些后怕。“毕竟我们 是一家老年医院 ,冬季又 是老年病 的高发期,这些老年病患更容易出现缺氧症状,对氧气的需求量更大 。”

  相较于以往一条管道供全院的供氧系统 ,北京老年医院现在 是一栋楼使用一条管道 ,急诊、重症病房等重点科室 的供氧管道更独立 ,由液氧站内分气缸处单独接出,确保供氧量和氧压力 。

  这家医院原计划在11月底前完成氧气管道 的接驳 ,董文洲解释 ,此前医院执行严格 的疫情防控措施,氧气维保公司的工人一直没能进院施工,因此只 是铺设了管道 ,并没有和液氧站进行接驳输气 。“新十条”发布后 ,他估计用氧“高峰”很快就会出现 ,“必须抓紧接驳” 。

  2022年12月25日 ,医院启用了备用氧源,暂停了液氧设备,全力接通新管道。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 ,医院用光了预先准备好的300多只容量40升 的氧气钢瓶。董文洲说 ,这次改造,使医院此后再没出现供氧紧张的情况 。

  “缺氧会死人 的,万一送氧不及时 ,这 是人命关天 的大事 。”据董文洲介绍 ,北京老年医院日常存放40个容量40升的氧气钢瓶 ,近期,这个数字临时改为80个。

  “储存这么多氧气瓶是很危险的,氧气是强助燃剂,遇到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董文洲表示,增加储备是特殊时期 的特殊办法 。通过了解近期住院患者 的情况,他担心没有备用氧气 ,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只能让工人加紧巡防确保用氧安全” 。

  12月23日,68岁的北京市民张国华开始发高烧 ,体温降不下来 。儿子把父亲背到医院,医生诊断后,让老人坐在输液室,用氧气钢瓶吸氧。父子俩看到,医院工作人员不断把蓝色钢瓶运进输液室走廊和大厅 ,周围每个患者都在吸氧 ,一只氧气钢瓶一般 是两个人共用。

  两天后 ,这家医院 的氧气短缺了 ,张国华换了一家医院就诊,“这次没有椅子了” 。儿子买来折叠行军床给父亲躺,自己靠在墙边站着陪护。

  12月20日以来,王方已经完成了北京9家医院供氧管道的临时改造项目,这 是他从业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事 。据他介绍,氧气系统 的应急改造要根据医院 的实际情况进行 ,有的是对供氧管道进行临时改造,有 的是增加液氧罐或氧气钢瓶 的存储量。

  “到年底了,工人都奔着回家去了 ,留都留不住 。”王方把公司其他几个跟氧气无关 的项目都停了,凑出18个人 。

  “这些临时性改造主要集中在急诊和重症病房 。”王方举例解释,临时改造 的第一个办法 是更换大流量调压阀 ,过去医院氧气管道最大输出量 是每小时20-40立方,而近期,医院急诊 的用量基本已达每小时80立方,更换大流量调压阀可以提高氧气管道的氧压,压力大了,让氧气输送量更大 。

  对更换大流量调压阀也无法满足患者吸氧需求的科室和病房 ,王方和工人设计了另一种方案,在走廊里增设几只高1.5米 、容量175升 的液氧罐 ,每只液氧罐储量200公斤。

  “这样大小 的液氧罐方便工人来回搬运 。”王方说 ,利用液氧罐在病房供氧端口往氧气管道里面输送氧气,再加上液氧罐端口 的氧气输送 ,这样 的氧气输送量基本可以满足患者需求。

  针对快速增多 的住院患者,许多医院 的病房都在临时增加床位,王方和工人还要为这些突然出现的床位增设临时性的吸氧装置。

  “原来病房只放两张床,现在变成6张床 ,都需要吸氧 ,我们要把现有的氧气口一分为三。”王方和工人将“一分三氧气终端转换器”插入墙上原有的氧气口中,“原本只够1位患者吸氧 的氧气口 ,现在可以实现3位患者同时吸氧 。”

  近期 ,还有一些医院为提升医院危急重症 的救治能力、扩容医疗资源、满足患者 的住院需求,会将神经内科等科室 的病房改造成新冠重症病房 。其中 ,有部分病房因为此前没有吸氧需求,往往并未接通供氧系统。王方会为其增设小型液氧罐汽化供氧系统,加装调压系统 ,安装临时管道 ,直接供氧气到病房 。“这样 的临时改造能让工作人员少推一些氧气钢瓶,也减少医护的工作量。”

  王方称,最近 ,一家位于北京 的医院联系他,表示变压吸附制氧机满足不了医院氧气 的需求量,想买3只储量6吨 的液氧罐。但液氧罐 的生产周期太长,王方只能跟厂家协商 ,从别的买家手里高价抢到一只液氧罐现货 ,元旦前一天,液氧罐安装完工 。

  据王方介绍,这些应急改造,只是特殊时期 的临时之举,待疫情结束、医疗业务恢复正常时,应对非常时期采取的临时改造会恢复原样。

  2022年12月28日,北京市卫健委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 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 ,鼓励各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 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服务 ,方便居民居家氧疗。

  12月30日,辗转不同医院吸氧的张国华,已经去离家最近 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吸氧。

  针对当前的疫情形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采访中表示,“从2022年12月起,全国发热门诊就诊量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到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时 ,急诊量进入高峰期 ,急诊高峰意味着重症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来 。春运之前,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也已经迎来感染高峰 。”

  高峰之下,淡蓝色的液氧供不应求。近日,一志愿者团队发起了制氧机漂流计划,通过线上登记的方式 ,对接拥有闲置制氧机 的人和急需吸氧 的患者,把“氧”传给更急迫、更需要 的人 。

  这几天 ,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里 ,闫治忠 的巡防工作还在继续。“确保用氧安全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但 是现在压力已经缓解很多了,我心里不再那么紧张了 ,踏实多了。”

  (文中陈凯、王方 、刘爱萍、陈华 、陶小英 、张国华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谋划育人用人新战略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者 :王稼琼(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党 的二十大擘画光明未来,引领时代航程,指导实践伟业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报告中的这些观点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汇聚英才 ,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 的“双一流”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擦亮鲜明底色,传承红色基因,在固根基 、补短板 、强特色、提质量上锐意进取 ,奋力拼搏。新时代新征程 ,北京交通大学要深刻认识和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足功夫 、下实功夫 ,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主线 ,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谋划育人用人新战略 ,积极探索汇聚英才新路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多育人成就和拔尖人才 ,走出一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深化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 的全面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价值引领功能 。

  坚持“五育并举” ,优化评价机制 。深入推进学生评价机制改革 ,秉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基本原则 ,不断创新综合动态评价 的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发展水平 的差异性 ,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提升师德师风,增强榜样效应 。以抓顶层设计、抓决策部署、抓组织协调落实主体责任,以学理论、学“四史” 、学楷模把稳思想航标 ,以讲师德、讲校史 、讲警示铸就交大师魂,加快形成尊师重教新风尚。

  新时代新征程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对标科教兴国战略 ,形成价值培育塑造 的“导引器”和“增幅器” ,坚决打好铸魂育人阵地战 ,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交大智慧和交大力量。

  聚焦国之大者,发挥学科特色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我们要充分彰显学科特色优势 ,完善学科整体布局。紧紧围绕前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一流学科群建设,形成具有良好学科生态的相互支撑、相互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和结构,为人才培养建立坚实稳固 的学科基础。

  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在打造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本研贯通 、学科融通、产学相通 、国际互通”的“四通”教育教学新模式 ,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培养拔尖创新型 、卓越复合型 、行业创造型人才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营造浓郁创新氛围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弘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的优良传统 ,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主动肩负起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的光荣使命。

  通过聚焦“国之大者” ,加快形成人才孕育成长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坚决打赢人才培养主动战 。

  着眼长远大计,彰显人才育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是第一资源、创新 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

  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 ,加强统筹谋划 。始终心怀人才建设这一长远大计 ,主动作为 ,率先布局 ,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坚持“广纳群贤 、人尽其才”,以“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富有活力”为目标,打造优秀人才 的“蓄水池”和“磁吸石” 。

  坚持“育引并举” ,丰富载体平台 。大力创新“育引并举”的方式方法 ,构建“校—院—学科”三级联动 的人才引育体系 ,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与聚集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进一步拓宽视野,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创设校内外相互联动、国内外相互交流的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 ,为教师搭建起业务培训 、素质提升 的高端平台 。

  坚持“系统管理” ,打造优质团队。从系统观念出发 ,不断创新人才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人才激励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着力锻造锤炼一支能够支持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支撑引领行业发展 、发挥交大优势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交通领域世界一流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必须不断优化人才育引 的“驱动器”和“调节器” ,打响队伍建设攻坚战,以高素质人才助力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05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