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官网 - 每日彩票网投
每日彩票APP2024-02-17

东西问 | 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 翟墨:如何通过航海沟通中西 ?******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 翟墨:如何通过航海沟通中西?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从上海出发 ,历经504天,航程28000余海里,有着“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之称 的航海家翟墨穿越北极“死亡航道”,经受极地气旋、冰山 、大雾、巨浪等艰难险阻,近日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 。

  从古迄今 ,东西方航海家不断探索海洋文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如今 ,海洋生态灾害频发,突发环境事故不断,海洋治理问题成为全球共同面临 的课题 。翟墨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 ,航海改变了其世界观 ,从陆地上看海洋与从海洋上看陆地 ,视角完全不同,各国应海纳百川,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和平利用海洋资源 。

视频:【东西问】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 翟墨 :如何通过航海沟通中西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历时504天 、航行28000海里,你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 的壮举 。你发起此次航行 的初衷是什么?

  翟墨:2002年 ,我在荷兰认识了一位名叫汉克的航海家。他在北冰洋航行时,被冰川冻住了航路近一年,次年夏天才得以返航。听汉克回忆这段经历时 ,我已有两年航海经验 ,于 是也想尝试环航北冰洋 。

  我还拥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捍卫自然”宣传官等身份 ,这次航行不仅为了实现梦想 ,而且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问题。去年我们航行时 ,西伯利亚气温已达37摄氏度 。如果南北极冰川继续融化,再过几十年,很多岛国或将不复存在 。我呼吁全球民众重视环保 ,热爱地球 ,减少碳排放。

翟墨环航北冰洋照片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为何此前无人完成不停靠环航北冰洋?

  翟墨 :首先,前些年气候变暖没这么快 ,布满冰川行驶困难,而且北冰洋气候条件复杂,危险重重 。其次,过去北极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多 是分开航行,东北航道有很大面积处在管控区,航行不便。

翟墨环航北冰洋照片。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北极航道大部分时间被厚厚 的冰层覆盖而被称为“传说中的航道” ,而北极东北航道又被称为“死亡航道”。你在环航中经历了哪些惊险时刻?

  翟墨:我和两位船员于2021年6月30日起航,最初计划历时约4个月,全程16000余海里 ,但途中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 ,让航程延长了1年多。

  北极东北航道危机四伏 ,被称为“死亡航道”,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巴伦支海等都 是后人为纪念在此遇难的航海先驱而命名的 。茫茫大海上突然出现的浮冰和冰山就像墓碑一样矗立在那里 ,航海最怕 的就 是浮冰,我们基本顺着冰缝走 ,而浮冰 是移动的,再加上洋流 ,有时想躲都躲不开 。

  这次我选择了铝合金材质 的帆船 ,如果和冰山相撞 ,这种材质可能只出现凹陷 ,不至于被撞出大洞 。

翟墨环航北冰洋照片。受访者供图

  出发前,我们按最极端状况准备了六七吨物资,储备了足够一年 的粮食,有馕、牦牛肉 、山东煎饼 ,还准备了能够抵御零下50到零下70摄氏度的睡袋,并且带了鞭炮 、信号枪用来驱赶北极熊。

  我们刚进入白令海峡就遇到了极地气旋 ,大量浮冰和冰山被吹到沿岸,很长时间都在浮冰中谨慎穿行。在航经楚科奇海时,浮冰与大雾叠加 ,能见度只有十多米 ,50多海里行驶了11个小时。极地气旋的十级大风还把头帆、前桅支索吹坏了。

翟墨环航北冰洋照片。受访者供图

  我们抵达北地群岛附近时,窗口时间只有10天左右 ,若通不过,船体随时会被冻住 。当时所有仪表 、指南针全部失灵,体会到了什么叫“找不着北” 。我们尽可能靠近陆地行驶 ,幸亏还带了光纤罗经,在目测辅助下才驶出那片海域 。

翟墨环航北冰洋照片。受访者供图

  在冰区时我们轮流驾船 ,24小时无休 ,但还 是在格陵兰附近撞上了冰山 ,浮冰不断涌来 ,导致船体渗水。

  完成环航后 ,我们在美国波士顿上岸,第一件事就 是检修船只 。后来沿着北美东海岸南下 ,经北大西洋、加勒比海 、巴拿马运河 ,横跨太平洋 ,最终返回上海 。

小船航行在巴芬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 :你有20余年航海生涯 。常年在海上航行,你与外国航海家有哪些交流?身处多元文化之中,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和影响 ?

  翟墨 :1999年,我到新西兰举办个人画展,又接着拍纪录片 ,认识了一位挪威 的航海家 ,他的探险经历让我对航海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启了航海之旅 。第一站从南太平洋上 的大溪地开始 ,我已经环球航行两圈 ,唯独南极洲还未去过,2023年我计划环航南极洲,完成第三圈。

驾船出海。受访者供图

  我的职业 是绘画,航海只 是业余爱好 ,我喜欢不断挑战更多未知。我比较喜欢欧洲绘画,接触航海后,我更喜欢原生态的图腾、土著艺术,南太平洋 的土著居民生活淳朴、单纯、唯美 。法国后印象派巨匠高更晚年就 是在大溪地度过的 。

  航海改变了我 的世界观。从陆地上看海洋与从海洋上看陆地,视角和理解完全不同。

  这几年 ,我同外国航海家 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从北冰洋返程时 ,途经美国、中南美洲,我接触了不同国家的航海家 ,大家在一起交流。开始航海后 ,国与国之间的话题反而成为局限性的话语,更多时候要站在全球视角看问题 。陆地只占地球表面 的29%,其它则被海洋覆盖 。航海人之间的交流 是更宏观 的概念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是航海人经常思考的问题,恶劣天气会导致各种危险 。

翟墨在巴拿马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 :在15世纪,以东方 的郑和与西方的哥伦布为代表 ,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批航海家 。从古至今,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如何促进了中西方间 的沟通和交流 ?

  翟墨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早期航海没有像西方一样实现“地理大发现”。而实际上,不管哥伦布还 是麦哲伦,更多是带着侵略者 的姿态去占有,进而实施物质文化殖民,不能称之为地理大发现。而郑和则 是和平使者 ,以和平 的方式走向世界、了解世界 ,没有像后来的西方航海家那样带着洋枪洋炮掠夺殖民。我更欣赏郑和下西洋带来的中外和平 的文明交流。

翟墨在法属圭亚那。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当前全球海洋形势严峻 ,过度捕捞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频发 ,矛盾和冲突加剧 ,海洋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捍卫自然”宣传官 ,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如何加强合作保护海洋 ?

  翟墨:我认为,世界各国应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而非延续以往 的强盗逻辑 。海纳百川 ,和平利用海洋资源 。

北冰洋 的海鸟 。受访者供图

  科学界有一个说法 是“人类起源于海洋”,珠穆朗玛峰 、泰山上都有海洋生物化石 。各国像一个个孤岛 ,通过海洋相互连接沟通 ,因此人类更应该尊重海洋,加强合作 ,共同保护海洋 。

北冰洋的海豚。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 :有观点认为 ,过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更重视陆疆建设和发展 ,是典型 的陆地文明。而西方国家更重视对海洋 的开发和利用,也展示出西方文明中 的海洋文明特性,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翟墨 :我不认同。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宋代到明代 ,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全世界都无与伦比。“南海一号”沉船就是南宋古船。而郑和下西洋,2.7万人的舰队声势浩大。由于中国近代史的屈辱都来自于海洋 ,我们远离海洋太久了 。很多学者把中国界定为陆地文明 、黄土文明 ,这 是错误的 。我希望通过航海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完)

  受访者简介:

  翟墨 ,航海家、艺术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捍卫自然”宣传官、中国航海科普大使 。1968年出生于山东泰安。2007年至2009年 ,他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 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2015年 ,领航“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大型航海活动,在沿途各国进行了文化艺术经贸交流活动,并在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举行了主题日活动 。2022年11月25日,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

每日彩票官网

北京冬奥一周年 ,这场冰雪盛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中新网北京2月4日电 题:北京冬奥一周年 ,这场冰雪盛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记者 王禹

  又是一年立春,又是新 的开始。

  一年前的今天 ,北京“鸟巢”中燃起的一簇微火照耀天地,在全世界的见证下,北京冬奥会——这一相约七年的冰雪盛会由此展开全新画卷 。

  在“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 ,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 的冰雪运动员因体育和热爱而相聚于此 。16天内 ,他们在最高水平 的舞台超越自我,闪耀世界 。

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自启幕时雪花为梦飘落,告别时“折柳寄情”万般不舍 。于“立春”日扬帆 ,意味在寒冷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以北京冬奥会为桥,更让中国冰雪 、中国体育孕育出新 的希望之花。

  一年 的时光轮转,当“中国范”托起“奥运情” 、“中国红”携手“冰雪白”,大众掀起参与冰雪运动 的热潮 ,冰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发展驶入快车道 ,京张地区和主办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冰雪为媒,中华大地遍布冬奥硕果 ;面向米兰 ,中国冰雪更有底气迎接新的挑战 。

  再出发,中国冰雪剑指米兰

  在北京冬奥会上 ,中国代表团成功实现7个大项 、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这一历史性突破,并以9金4银2铜15枚奖牌 ,创单届冬奥会最佳战绩。如此亮眼 的成绩,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叹 :“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总结北京冬奥周期时,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表示 :“经过北京周期 的不懈努力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地,进入了一个崭新 、良好 、不断向上发展 的局面。”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国选手苏翊鸣获得冠军 。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走过辉煌的北京冬奥周期 ,如今 ,2026年冬奥会 的项目设置已确定 ,米兰冬奥会周期 的备战工作也已全面开启 。按照“分类施策 、问题导向 、科学训练、开放备赛” 的原则和“收缩战线、突出重点 、精兵备赛、梯次安排” 的思路 ,各支冰雪运动队抓训练、强基础 ,目标明确再出发,期待在米兰取得更大突破 。

  2022-2023赛季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盐湖城站,年轻的中国队力压韩国、美国和荷兰队勇夺混合团体接力金牌。这 是新奥运周期、新赛季中国冰雪项目在国际赛场赢得的第一金。

  作为中国冰雪 的王者之师 ,本赛季中国短道速滑队阵容以年轻运动员为主 。在国际赛场,他们克服经验不足、伤病困扰 ,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打敢拼 的比赛风格。面对短道队新人辈出的蓬勃朝气,倪会忠赞扬道 :“相信他们 ,相信时间,小荷才露尖尖角。”

2023年世界极限运动会,苏翊鸣获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铜牌

  随着赛季的推进,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不断传来佳讯 。十余天前 ,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亮相国际雪联赛事便收获两枚金牌 ,展现出依旧顶级 的竞技水平;宁忠岩带领中国速度滑冰世界杯连夺两金 ;殷正获得国际雪车联合会推车世锦赛男子钢架雪车推车比赛金牌……

  面向米兰周期 ,“小荷才露尖尖角” 的中国冰雪不断累积 、聚沙成塔 ,按照既定方略坚定前行 ,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的同时,目标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更大突破。

  掀热潮 ,冰雪产业势头猛

  自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 ,中国冰雪以“全项目参赛”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全方位布局,全面发展。成为真正 的冰雪运动大国 ,竞技体育 是金字塔尖的明珠 ,发展群众体育更是基石 。

  冬奥会举办前夕,中国成功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宏伟目标 。达成历史壮举 的背后, 是近年来冰雪运动在中国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 、从冬季走向四季的真实写照 。

  两个月前,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哈尔滨启动。该活动计划在全国各地开展1499项冰雪活动带动1.5亿人次“赏冰乐雪” 。北京冬奥会后,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冰雪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 的生活方式之一,冰雪产业展现出广阔前景。

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北京分会场,两支北京青年女子冰球队伍展开对抗 胡宗洋 摄

  “冷冰雪”成为“热运动”,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人潮涌动带来的 是“真金白银”的收入。民众冰雪旅游消费热情持续升温 ,冰雪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带动冰雪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项目加速集聚。

  2022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提出要“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 、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冰上雪上协调并进 的发展格局” ,进一步释放冰雪运动消费潜力。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中国冰雪相关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 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中预计,2022-2023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会超过3亿人次 。2024-2025雪季中国冬季旅游人数更将超过5.2亿人 ,预计收入7200亿元人民币。

滑雪爱好者在阿勒泰雪场体验乐趣 。 藏哈尔·波拉提 摄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不仅在于赛事 的顺利举行,更在于给中国社会多个方面带来提升。近日 ,国际奥委会在发文回顾北京冬奥会时称:“健康、休闲、社会和经济领域都随着冬季运动 的发展而获益,比如对那些在冬奥会赛场周边居住 的人来说 ,赛事给他们创造了约8.1万个工作机会 。”

  通过北京冬奥会 ,张家口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打造冰雪产业 的聚集区 。据统计 ,2022年张家口落地冰雪项目93项,投产运营54个 ,产值57.78亿元,预计2025年全市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真正做到借力冬奥举办的“风口”,做强后奥运经济,助力地区经济 的腾飞。

  立标杆 ,冬奥遗产再丰收

  一年前 ,随着鸟巢中央的微火渐渐熄灭 ,一届简约 、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永远载入史册。传承冬奥遗产、放大冬奥效应,过去一年,后冬奥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成为奥林匹克运动 的典范 。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曾表示 ,北京冬奥会在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场馆赛后利用 、碳中和及水资源等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为国际奥委会未来工作树立了标杆 。

  冬奥会闭幕后五个月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对公众开放 ,成为滑冰爱好者的“打卡地”;首钢滑雪大跳台 的“雪圈冲浪”吸引了众多游客,真正让昔日 的钢铁厂转型成为融体育和文化于一体的场所 。

1月26日正月初五 ,北京 ,民众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享受滑冰运动的乐趣,乐享新春假期。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1月26日正月初五 ,北京,民众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享受滑冰运动的乐趣 ,乐享新春假期 。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进入雪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开放部分雪道供公众体验,滑雪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享受冬奥“滑雪+住宿”一站式服务 。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则组织了约30项活动,成为最繁忙的冬奥会场馆之一。

  北京冬奥会场馆在赛后向社会开放 ,满足了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冰雪运动需求。在冬奥会场馆再利用方面 ,国际奥委会也称赞道 :“一年来,中国人已经参观 、使用 、享受到了北京冬奥会场馆 。”

  按照计划,未来冬奥场馆还将组织开展丰富 的群众性健身体验活动 ,服务全民健身,通过加强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 ,积极申办各类高水平冰雪赛事,落地冬季运动培训基地。

2022(第二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在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启动。(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北京冬奥会举行一周年前夕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发布。其中指出 ,北京冬奥会不仅 是一场精彩纷呈 的体育盛会,更创造和带来了丰厚的冬奥遗产 。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开启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冰丝带”“雪飞天”“雪游龙”“雪如意”等冬奥场馆向公众打开大门;冬奥牵引京津冀协同发展 ,实现成功办奥和区域发展双丰收……

  中国智慧 ,世界共享 。除了有形遗产之外,北京冬奥会带来的精神 、文化等“无形遗产” ,不仅对中国冰雪运动起到助推作用 ,也势必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 的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