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充值-每日彩票返点
每日彩票骗局2023-10-23

每日彩票充值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作者 :张纪南

  就业 是最基本 的民生。党 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针对新形势新情况 ,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就业优先 的战略任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增进民生福祉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深厚 的为民情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新时代十年我国就业取得显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推动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在14亿多人口 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 的就业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成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的重要支撑。

  (一)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就业人数由2012年的37287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4677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调控目标。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2013年城镇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超过乡村 ,2021年占比达到62.7%,比2012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提高,一、二 、三产从业人员占比从2012年 的33.5%、30.4%和36.1%调整为2021年的22.9%、29.1%和48%。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202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较2012年翻了一倍 。

  (二)重点群体就业平稳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农民工总量从2012年的26261万人增至2021年的29251万人 。加强兜底帮扶 ,累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501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68万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

  (三)就业帮扶成效显著。把提升技能、增加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从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贫困人口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2/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 。持续巩固就业帮扶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2021年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145万人 ,其中160个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628万人 。

  (四)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增至2亿人以上 ,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实施2019—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 ,采取多种形式,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300多万人次 ,劳动者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能力不断增强。

  (五)就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覆盖省 、市、县 、街道(乡镇)、社区(村) 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标准化、智慧化 、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年均为8000万人次劳动者、5000万户次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91万家,有效增加了就业服务供给。

  (六)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劳动关系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 。完善省市县三级监察执法网络,对各类用人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规范用工行为 ,保护劳动者利益 ,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充分认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做好就业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高度,把促进就业作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的重要基础 ,充分认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意义 。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巩固我们党 的执政基础 的必然要求。民心是最大 的政治 ,民生连着民心。解决好就业问题 , 是社会和谐稳定 的“压舱石”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劳动者只有拥有一份职业、一份工作,才能平等融入社会生活,也才更有尊严 。充分就业则民心安、社会稳。如果就业出了问题,大规模失业则民心浮、社会乱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 是我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的题中之义 ,具有鲜明 的政治意义,有利于更好体现我们的制度优越性 ,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 的必然选择 。我国有14亿多人口 、9亿多劳动年龄人口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始终 是我国发展 的一大优势,同时解决好就业问题也是我国长期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四五”时期,需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以上 ,还有大量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就业质量也有待提高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持续把促进就业作为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基本途径 , 是推动我国就业扩容提质的需要 ,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作用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促进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形成更为充足的人力资本红利。

  (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措施。就业 是经济发展 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目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 。就业状况 是经济发展 的“晴雨表”,是衡量经济发展合理性的重要基准,稳住就业能够为改革发展提供充足的回旋空间。从经济大循环看,就业 是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桥梁 , 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的纽带 , 是支撑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 的“基本盘”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充分就业摆在经济发展目标 的优先位置 ,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的根本举措。就业是民生之本 , 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 ,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 的切身利益。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民生改善 的“温度计”。没有就业 ,就没有收入 ,就无法保障基本生活 ,更谈不上家庭幸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突出就业作为基本民生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不断扩大就业容量 ,创造和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全面落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的各项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 是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明确 的目标要求 。充分就业,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就业又 是高质量 的 ,就是要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稳步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 。围绕这一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新 的重大部署。

  (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就 是要突出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立足我国特殊的资源禀赋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 的良性循环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优先。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 的优先目标,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 的行业 、产业 、企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扩大服务业就业,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不断培育就业新的增长极 。二 是坚持宏观政策支持优先。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 ,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三 是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 。制定实施宏观政策时将对就业量 的带动和质 的提高作为重要考量 ,提升重大政策规划 、重大工程项目 、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 的促进作用。四 是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 、立体化的就业失业监测网络,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统计方法 ,推进大数据在就业统计监测领域 的应用,为宏观决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五 是健全就业目标考核机制 ,建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的评价体系 ,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着力打造覆盖全民 、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 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 。一 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健全户籍地、常住地、参保地、就业地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 ,缩小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不同区域之间 的差距。二 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街道(乡镇)、社区(村)服务平台 ,构建覆盖城乡 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合理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 ,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三是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服务智慧化。构建精准识别、精细分类 、专业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 。同时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水平,提供更多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 。

  (三)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就是要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 ,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 ,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一 是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大对离校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 ,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 、更快就业。为城镇青年创造多样化就业机会 ,增强城镇青年职业发展能力 。二 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劳务品牌 ,稳定脱贫人口就业。三是加强退役军人就业保障。改革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就业 。四是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对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 ,扩大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同时,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 、去产能职工等再就业工作 。

  (四)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 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 的机会 ,就 是要促进劳动者合理有序流动 ,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一是推进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推动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覆盖全体城乡劳动者,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 ,营造城乡一体化公平就业环境 。二是畅通劳动者社会性流动渠道。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同步推进户籍制度 、用人制度 、档案服务改革,加快破除妨碍劳动者市场化配置和自由流动 的障碍,形成合理 、公正 、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三是努力消除就业歧视 。逐步消除性别、户籍、身份等各类影响平等就业 的不合理限制或就业歧视,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劳动报酬 、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方面 的权益 。

  (五)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要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是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 ,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扩大针对不同群体 的培训规模 ,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突出技能人才培训 、急需紧缺人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储备技能培训、通用职业素质培训 。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二 是多元化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供给 。构建以公共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 、技工院校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 的多元培训载体 ,充分发挥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和院校培训资源优势,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机制 。三 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 、企业生产必需等领域集中 ,规范开展订单式培训 ,健全培训监督评价考核机制 ,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 、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完善技能人才薪酬 、表彰等激励政策。五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培养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意识 。

  (六)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培育接续有力 的就业新动能 ,放大就业倍增效应。一是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深化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 ,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加强创业政策支持。加大对初创实体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 ,提升初创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 、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 。加强培训学习 、创业实践 、咨询指导 、跟踪帮扶 ,打造全生态 、专业化 、多层次 的创业服务体系。三 是激发劳动者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支持大学生创业,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 的农民工 、大学生 、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四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带动更多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创业 。打造就业容量大 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赋能,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机会。健全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 ,持续开发新职业,发布新职业标准 。

  (七)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劳动法律法规 ,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就 是要优化劳动者就业环境 ,提升劳动者收入和权益保障水平 。一 是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 的协商协调机制 。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劳动关系工作体制 ,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构建规范有序 、公正合理 、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二 是改善劳动者就业条件。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 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三 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争议调处 ,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 、中小微企业用工指导 ,依法查处招聘过程中的虚假 、欺诈现象 ,强化劳务派遣用工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工时 、休息休假等劳动标准 ,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劳动者社会保障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 ,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 。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五 是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加快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 ,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 。规范平台企业用工 ,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 。

东西问|金泰万:“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

  中新社首尔12月29日电 题 :“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

  ——专访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

  中新社记者 刘旭

  为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由韩国海洋水产部 、国立海洋博物馆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策划 的“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 ,于今年9月至11月举行 。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 ,为观众呈现了船模、瓷器、绘画和工艺品等300余件展品,以“学 、交 、漂、艺”四个部分讲述中韩海洋文明交流故事 。近日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介绍韩中海洋文明交流 的痕迹 ,并从海洋史 的观点来探索两国间的友好未来可能性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视频:【东西问】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陶瓷之路”如何为韩中交往提供动力?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前段时间举行了“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展览 的概况 ,以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展品?

  金泰万:为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 、回顾两国悠久 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筹备了此次展览 。因为与上海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举办,观众可以欣赏到韩中两国 的各种资料与展品。

  虽然合作展览单位 是上海 的中国航海博物馆,但从去年开始 ,我们就与中国各沿海地区博物馆联系筹备展览 ,最北边 的 是位于天津的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还有青岛 、泉州 、厦门 、广州等地 的博物馆。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举行的中韩海洋文明交流展。刘旭 摄

  这个展览是为了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因此收集展示的展品都为此主题服务 ,包括历史上主要 的人物 、艺术品,与海洋有关 的记录、书籍或地图,以及中国 、韩国的海洋主题 的传统画作。

  此次展览分为四个主题 ,分别 是学 、交、漂、艺。具体来说,“学”指的是学术、宗教、思想的交流 ;“交”指 的 是海洋文物和商品 的交易记录 ;“漂”指的是在以前危险的海上航行中,航行者经常会遇到意料不到的天气或风浪等 ,所以他们可能会随风浪漂到南洋 、日本冲绳或菲律宾一带,获救回到韩国后 ,通过文字或口述记录下这些经历和见闻,这就 是这部分展览呈现的内容 ;“艺”指的 是“艺术” ,展示从中国大陆传来的艺术品 ,或 是从半岛传到中国大陆的艺术品 。

观众参观展览 。刘旭 摄

  中新社记者:展览中,有哪些体现了中韩海洋文明交流的特色展品 ?

  金泰万:这次展览中 ,观众欣赏到了船舶模型 、陶瓷 、绘画、工艺品等艺术价值较高 的300多件展品 ,70多件从中国航海博物馆租赁 。其中不乏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展品 ,如新罗时期留唐学者崔致远 的代表文集《桂苑笔耕》,以及将中国画技法与朝鲜特色融合后描画半岛东海岸景色的画家郑敾的作品《海山亭》。

展览展出新罗人崔致远所撰的诗文集《桂苑笔耕集》。刘旭 摄

  我特别推荐的是船的模型。因为古代航海时期 的沉船都掩埋在泥沙下 ,但偶尔会被渔民或科学家发现挖掘,并被展示出来。这样 的船中国和韩国都有,如在韩国发现 的中国元朝 的“新安船”,还有2005年中国发现的货船“蓬莱3号古船”。这些船 的模型 ,都 是展览中的重要展品。

  有趣的点就在于,韩国沿海发现了中国船,中国大陆海边发现 的又 是韩国船。韩国的船只沉没在中国的海洋 ,在几百年后又被挖掘出来,在现代人眼前展示 。因此,我认为船 是韩中海洋交流的最具象征性的表现 。

展出的新安船模型。刘旭 摄

  中新社记者:此次展览回顾了中韩两国悠久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 ,您认为海洋交流对中韩两国交往起到什么作用?

  金泰万:韩中两国的海洋文化交流历史 ,从6000到7000年前已开始 ,并一直持续至今。从货运或物流 的观念来看,海洋其实 是高速通道。尤其是在以前 ,陆路通道无论 是步行还 是乘马车都很慢,能运送 的东西很少。但海上船运速度快,能装载的东西也非常多 , 是被广泛选择 的物流形式。但唯一的问题在于海洋 的波浪难以预测 ,具有危险性。如果不考虑气候因素,海运是首选 的物流方式 。

展出 的铜钱。刘旭 摄

  另外,大海 的开放性要比陆地强。古代没有签证 ,海洋上也不存在明显 的国界线 ,尽管不同国家 的人语言不同 ,但他们在海上 的通行 是比较随意 的,交往也非常容易 。人们交换物品 ,也交流文化。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活跃的海上交往 ,我们 的文化繁荣程度不可能发展到当今的程度。

  韩中两国之间的海路被称为“陶瓷之路” ,是因为朝鲜半岛和中国之间的黄海 是交易陶瓷 的核心渠道,相比陆路运送 ,通过船舶运输陶瓷不仅可以大量运载货物 ,也不易损坏,因此陶瓷成了韩中海上贸易 的最佳商品 。

展出的陶瓷 。刘旭 摄

  从“陶瓷之路”流入朝鲜半岛的中国陶瓷,经过朝鲜半岛特有 的艺术和技术重新发展后,制造出高丽青瓷、粉青白瓷等商品,之后又返销国外 。

  通过展览中的很多展品 ,可以看出韩中之间的相近性。以建筑上 的瓦当为例,好几种直接从中国大陆进口而来 。这些细小的例证 ,见证了过去韩中之间交流 的频繁程度 。

展出的瓦当 。刘旭 摄

  如今,韩中之间的大型船舶 ,从青岛 、上海等地经过釜山港到全世界 ,又从釜山港回到天津 、青岛 、上海 ,这些船舶运送 的货物可能和几百年前完全不同,但这种海上交往对中韩之间的文明交流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

来自韩国釜山 的中海安第斯号货轮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码头卸货 。张进刚 摄

  中新社记者 :在未来中韩两国交往和文化交流中 ,这条“陶瓷之路”能提供哪些推动力 ?

  金泰万 :通过历史展望未来,希望能通过韩中两国互补共赢发展文化 的历史来寻找未来发展的动力 。

  比如这个展览就是一个开始,明年或不远 的将来 ,我们会继续与中国合作 ,开设合办展览,并涉及更广泛的主题和范围。期待疫情过去之后 ,韩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比现在更加频繁,我们可以和厦门 、泉州 、广州、天津等中国各地的机构和博物馆合办交流展。

  总之,韩中两国都在推行各自的对外开放政策 ,这其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就 是海上交流 ,通过海路谋求新的发展动力。因此,当我们今天回顾过去数千年来韩中之间的海洋文明交流,能够了解这些超越海运、物流、船舶等海洋产业乃至海洋科学技术 的海洋合作,并通过海洋交往密切两国间 的彼此依赖,加强信任和合作 ,寻求共同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金泰万接受中新社采访 。刘旭 摄

  金泰万 ,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 。1980年获韩国釜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韩国启明大学汉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历任韩国海洋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韩国海洋大学博物馆馆长、韩国海洋大学教授等职,自2020年12月起担任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馆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