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网址|每日彩票论坛
每日彩票官网2023-06-22

北京 :确保老年人氧气需求量和医院用氧安全******

  寻找氧气

  表盘上的黑色指针又向左偏了不少。

  2022年12月28日早上 ,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工作人员闫治忠照例检查设备,他看见,液氧罐储量表上,指针指向了0.4吨 。前一天上午10点35分 ,这个数值还是6吨 。

  闫治忠立即打开备用液氧罐的阀门 ,以支撑当天在院患者对氧气 的需求。一天5.6吨的氧气使用量,意味着医院剩余的氧气只能撑24小时。闫治忠立刻联系了供氧公司,下午 ,新一批液氧将被送进医院储罐。

  这些高3.5米 、直径2.5米的罐子保持着零下183摄氏度的低温 ,盛放着淡蓝色 的 、液体状 的氧。经过汽化升温,它们会变成气态氧 ,成为维持人类生命 的必需品 。

  刚刚过去 的12月,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断传播 ,中国各地新冠感染人数激增,医疗机构的氧气供给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1月5日印发 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提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人工给氧是改善缺氧状态、维持血氧饱和度 、支撑生命的重要手段 。

  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12月17日-28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接诊人数从626人增加到最高1176人 ,增长率为87.9%。12月1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接诊378人 ,急诊留观床位使用率为10% ,而在30日 ,急诊接诊1356人 ,留观床位使用率100%。

  大约就在这段时间,据杭州日报报道 ,12月26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总量达1552人次,12月19日-26日一周 的时间里,两个院区 的急诊人数分别增加了146%和61%。据《齐鲁晚报》报道 ,12月24日以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急诊科接诊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四五倍,大部分都是新冠感染者 ,重症患者人数明显增多 。

  这一时期,医院对氧气 的需求飙升 ,各电商平台的家用血氧仪、制氧机也出现断货情况 ,北京线下门店的氧气罐、氧气袋开始脱销 。

  北京一家氧气维保公司的负责人王方表示,“元旦前 ,北京很多医院都出现了需氧量急遽上升 的情况,想马上改造设备和管道不现实 ,得赶紧做临时性补充 。”他最近接到北京9家医院的供氧管道临时改造订单,这些医院分布在北京东城区、西城区 、海淀区 、朝阳区、大兴区 。

  “我从业9年了 ,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

  “滴滴滴……”在北京某医院一间重症病房内 ,刘爱萍的心电监护仪红灯闪烁,屏幕上血氧饱和度一项,数值显示73%,远低于医学认定 的成年人血氧饱和度 的正常数值——95% 。

  85岁 的刘爱萍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 , 是这个三口之家第一个新冠抗原检测呈阳性的人 。高龄叠加了高血压 、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她 的病情发展迅速 。

  2022年12月23日,刘爱萍持续发热、呼吸不畅 ,女儿陈华打120得知 ,“至少需要等待(救护车)4小时”。她开车带母亲前往离家最近 的三甲医院 ,途中 ,刘爱萍已呈现出缺氧的相关症状,口唇发紫,呼吸急促。

  陈华记得 ,电子导航设备不止一次发出提示:“附近有救护车经过 ,请注意避让 。”即将抵达时,她看见整条马路几乎塞满私家车 ,交警在医院门口指挥交通 ,5辆救护车正排队进入院门,行驶速度缓慢 。

  刘爱萍被急诊科接诊后,直接转入重症病房 。老人吸了3小时氧 ,血氧饱和度升至85%。“医生说再来晚点,命可能就没了。”陈华感到后怕,说自己拿着医院单据的手一直在发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陈凯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老人抵抗力差 ,发烧温度没有年轻人高,再加上对缺氧反应迟钝,出现沉默性缺氧 。送医时被诊断为重症、危重症 的几率很高 ,第一时间给氧可以缓解缺氧症状 ,赢得最佳救治时间 。”这位医生补充说 ,“不只 是老人,青中年群体也会出现缺氧状况 ,大多数人感觉到缺氧就会立刻就医,医院 的氧气供应就面临挑战 。”

  元旦前,12月30日,记者走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急诊大厅 的椅子上还坐着几名中年人,他们正在一边输液,一边吸氧 。

  “那段时间,医院每天 的用氧量都在5吨左右 ,达到日常用量峰值的两倍以上。储量6吨 的液氧罐 ,以前供氧公司3天送一次就够用,那时要一天送一次 。”北京老年医院总务处处长董文洲回忆,2022年12月17日前后,他已经感觉到医院用氧需求量特别大 ,总务处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负责医院氧气设备设施 的运行和管理 。

  “一天用5.6吨的氧气 ,我从业9年了 ,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 。”闫治忠说,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的24小时值班人员从一个人增加到两个人。除了不定时巡查减压阀和管道氧压外,闫治忠和同事还要给急诊科运送氧气钢瓶。

  12月30日上午8点半 ,记者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看到,急诊大厅和走廊里挤满平车床 、轮椅 ,输液的患者或躺或坐,走廊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墙面临时贴了很多挂钩 ,每个挂钩上都挂着两到3个输液袋 。有 的患者通过床头墙体上 的氧气口进行吸氧,有的患者则是自带氧气钢瓶 ,一边输液一边吸氧。

  患者陶小英是在2022年12月24日上午到达宣武医院急诊科的。此前,这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人突然晕倒在卫生间,被家人送到医院 。老人 的外孙女记得 ,挂完号以后 ,护士说预计要排队两小时以上 ,等重症患者抢救完毕才能见到医生,当时 ,急诊大厅里找不到一张空椅子。

  平车床和轮椅已经租不到了 ,租赁处围满了人。“我不知道设备什么时候还,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还 。”工作人员正一遍遍地解释着 。

  5小时后,陶小英见到了医生。经测试 ,她的血氧饱和度为92% 。她进行了肺部CT检查,查了血常规。医生判断,老人有沉默性缺氧,轻度肺炎。

  陶小英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胃病,但当时医院已经没有病床可住,也没有吸氧位置和呼吸机可用了。医生建议老人回家吃药 、吸氧 、监测血氧饱和度,如果数值还掉 ,再送医院急诊 。

  陶小英回家了 。她的外孙女打开手机地图 ,以“医疗器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按显示结果依次打电话询问。晚上8点,这个姑娘终于买到一只10升装 的氧气瓶 。

  “吸氧后姥姥血氧饱和度升到98% ,我 的心也落地了 。”她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陈凯回忆, “12月20日以来 ,急诊接诊的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吸氧,医院 的设备 、呼吸机、氧气袋根本不够用。我建议他们去外面购买制氧机和氧气袋 ,但 是线下药店抢不到货,网上有货发不出来 ,帮不上忙 ,我也觉得很崩溃 。”

  2022年12月26日 ,记者电话联系到位于北京西北旺一家医疗器械店 的店主 ,他正在客户家里给氧气瓶补气,这个他头一天下午送过来的14升的氧气瓶已经空了 。

  “还剩两个氧气瓶,如果现在定 ,可以给你留一个 ,但不敢保证 。”店主介绍,他 的医疗器械店每天采购100个氧气瓶 ,一上午就基本卖完。

  与此同时,在北京广安门的另一家医疗器械店里 ,氧气瓶已经卖完了。“早上一开门,人就到店里面抢 ,这个点啥也没了。我不知道明天能不能订到货,厂家也缺货啊 ,晚上再问库房那边能给我多少 。”店主说 。

  12月26日 ,记者查看了各大电商平台制氧机 的销售情况,多款制氧机都显示“缺货”状态。鱼跃京东自营旗舰店里 的21款制氧机均显示无货,欧姆龙京东自营旗舰店里 的23种制氧机均已售罄 。同样地,淘宝平台的可孚医疗器械旗舰店中原本共有4款制氧机在售 ,但 是26日上午10点,已经搜索不到制氧机相关产品 。12月29日早上8点,记者走访了北京6家医疗器械售卖店 ,其中有5家店的血氧仪和制氧机均已出售一空 。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抢到制氧机的经验:“提前1天加入购物车,看准抢购时间,提前3分钟进入等候,距离开售时间还有1分钟时 ,反复进入付款页面,如果显示无货不断换地址刷新尝试。”也有网友发帖称自己连续抢购3天都没有抢到制氧机 ,只能购买氧气袋 ,到附近的药店充氧气后给家人使用 。这些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很多求助帖,表示需要住院 ,询问哪家医院可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老人 ,哪家医院 的急诊可以吸上氧气。

  需要吸氧 的患者增多,管道内 的氧压可能达不到正常数值

  元旦前 的一个上午,闫治忠拿着氧气站 的扫帚,不断清扫两台“汽化器”管道上 的冰凌子。液氧的汽化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 ,需要吸氧的患者多 ,大量低温液氧不停流入两台汽化器 ,管道结冰速度变得更快 。闫治忠只有不断除冰 ,才能保证供氧设备 的正常运转 。

  在北京老年医院西南角的这片空地上,伫立着两个容积为5立方米 的液氧罐,液氧罐周边是硬邦结实 的土路 ,四面都安装了铁栅栏。根据现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液氧贮罐周围5米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

  以两个液氧罐为起点 ,延伸出8条管道,淡蓝色 的液氧通过汽化器,以气态进入供氧主管道 ,再经过两级减压 ,抵达医院科室和病房 的氧气出口。在终端,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 的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

  总务处处长董文洲在医院微信工作群里发了一条倡议 :医用氧气的使用量很大 ,需要吸氧 的患者尽管吸 ,在确保治疗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可吸可不吸 的患者就别浪费,紧着重症患者来 。

  北京老年医院的供氧系统是以液氧罐供应为主 ,氧气钢瓶供应为辅 。董文洲介绍,北京大部分医院都采用相似 的供氧系统 。液氧供应系统由医用液氧罐 、汽化器 、减压装置组成 。供氧公司通过液压槽车将液氧运输到医院 ,存放到医院的液氧罐中 。液氧转化成气态后,通过氧气管道输送出去 。

  液氧罐中的氧 是经过压缩 的 ,汽化进入主管道后,氧气压力较高 ,需要用调压阀进行减压。董文洲进一步解释,液氧罐 的压强 是0.84兆帕 ,经过两层减压后,输送到病房的氧压通常在0.45兆帕左右。患者骤然增多后 ,吸氧量增大 ,分流的氧气口多了 ,管道内的氧压就达不到正常数值。“以前50个人需要吸氧 ,从液氧罐输出到各病房的氧压可达到0.4兆帕 ,现在 是200个人需要吸氧 ,氧压可能掉到0.1兆帕,患者就吸不到足够 的氧气了 。”

  2022年12月29日,北京一家氧气维保公司的负责人王方告诉记者,在北京使用液氧罐供氧 的医院里 ,氧气是不缺 的,他接触 的医用氧供应商都在24小时不停工地生产。“一些医院面临的问题 是氧气管道氧压不足,这算是历史遗留问题。”

  记者了解到 ,液氧的生产原理是将空气分离成氧和氮。第一步,将空气冷却到大约零下200摄氏度 ,空气就会变成液体(空气中氮气含量78%,氧气含量21%,其他气体含量1%) 。第二步,把液体升温至零下195摄氏度 ,液氮蒸发,剩余的就 是纯度超过95% 的液氧。液氧经过慢慢升温会分离出杂质 ,转变为可供临床医疗使用 的医用氧气。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2012”,医院供氧系统只要满足15%的在院患者吸氧就符合设计要求 ,以前需要吸氧的患者主要集中在急诊 、病房和手术室。近期,多家医院需要吸氧治疗 的患者比例远高于15%。此外,医院输送氧气 的管道口径可能也满足不了这么高 的需求。王方举例 ,“比如从液氧罐出来的氧压 是0.8兆帕 ,供氧管道太细的情况下,到达病房时 的氧压可能都不足0.2兆帕 。”

  王方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销售医疗器械和安装供氧系统 。“近期北京很多医院都遇到了供氧需求大 的挑战 ,想马上进行彻底大改造 是不可能 的,只能寄希望于临时性改造。”

  此外,王方表示 ,每天要接五六十个电话 ,全是咨询氧气设备 的 ,几天下来,自己“嗓子都冒烟了” 。他说 ,跟厂家订购一台液氧罐的货期是1个月到45天 ,安装一台液氧罐又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 。“液氧罐和氧气钢瓶等设备的生产厂家 ,因为员工相继感染后无法及时返岗复工 ,生产量和运力都很吃紧。”

  据王方介绍 ,北京有一小部分医院依然采用变压吸附制氧机制氧。这种制氧机工作 的基本原理是压缩空气、提取氧气 ,电耗较大 ,优点是随取随用 。但 是王方估计,使用这套设备 的医院 ,缺氧情况会更加严重。

  他解释,医院一般配备两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每台制氧机最大输出量大约在每小时20-80立方之间 。这样的输气量平时可以满足患者吸氧 ,一旦吸氧量增加,现有 的制氧机设备满足不了患者需求 ,临时采购设备也来不及 。“只能想办法增设液氧罐或氧气钢瓶 ,购买外供氧气。”

  氧气系统 的应急改造要根据医院 的实际情况进行

  2022年9-11月,北京老年医院重新设计和铺设了氧气管道。董文洲说,医院上一次铺设氧气管道 是在2003年 ,距今已有近20年时间。

  “如果没有这次改造,我们可能也供不上氧了。”这位总务处长想起来有些后怕。“毕竟我们是一家老年医院,冬季又 是老年病的高发期,这些老年病患更容易出现缺氧症状 ,对氧气 的需求量更大。”

  相较于以往一条管道供全院 的供氧系统 ,北京老年医院现在 是一栋楼使用一条管道,急诊 、重症病房等重点科室的供氧管道更独立 ,由液氧站内分气缸处单独接出 ,确保供氧量和氧压力 。

  这家医院原计划在11月底前完成氧气管道 的接驳,董文洲解释,此前医院执行严格 的疫情防控措施,氧气维保公司的工人一直没能进院施工 ,因此只 是铺设了管道 ,并没有和液氧站进行接驳输气 。“新十条”发布后,他估计用氧“高峰”很快就会出现,“必须抓紧接驳”。

  2022年12月25日,医院启用了备用氧源,暂停了液氧设备,全力接通新管道。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医院用光了预先准备好 的300多只容量40升 的氧气钢瓶 。董文洲说,这次改造,使医院此后再没出现供氧紧张 的情况 。

  “缺氧会死人 的,万一送氧不及时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据董文洲介绍 ,北京老年医院日常存放40个容量40升的氧气钢瓶,近期 ,这个数字临时改为80个。

  “储存这么多氧气瓶是很危险 的 ,氧气 是强助燃剂,遇到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 。”董文洲表示 ,增加储备 是特殊时期 的特殊办法 。通过了解近期住院患者的情况,他担心没有备用氧气,无法应对突发状况,“只能让工人加紧巡防确保用氧安全” 。

  12月23日,68岁 的北京市民张国华开始发高烧,体温降不下来 。儿子把父亲背到医院,医生诊断后 ,让老人坐在输液室,用氧气钢瓶吸氧。父子俩看到 ,医院工作人员不断把蓝色钢瓶运进输液室走廊和大厅 ,周围每个患者都在吸氧 ,一只氧气钢瓶一般 是两个人共用。

  两天后 ,这家医院的氧气短缺了,张国华换了一家医院就诊 ,“这次没有椅子了”。儿子买来折叠行军床给父亲躺 ,自己靠在墙边站着陪护。

  12月20日以来 ,王方已经完成了北京9家医院供氧管道 的临时改造项目,这 是他从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 。据他介绍 ,氧气系统 的应急改造要根据医院 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是对供氧管道进行临时改造 ,有的是增加液氧罐或氧气钢瓶 的存储量 。

  “到年底了,工人都奔着回家去了,留都留不住。”王方把公司其他几个跟氧气无关的项目都停了,凑出18个人。

  “这些临时性改造主要集中在急诊和重症病房。”王方举例解释 ,临时改造 的第一个办法 是更换大流量调压阀 ,过去医院氧气管道最大输出量 是每小时20-40立方,而近期 ,医院急诊的用量基本已达每小时80立方,更换大流量调压阀可以提高氧气管道的氧压 ,压力大了,让氧气输送量更大 。

  对更换大流量调压阀也无法满足患者吸氧需求 的科室和病房 ,王方和工人设计了另一种方案 ,在走廊里增设几只高1.5米、容量175升 的液氧罐 ,每只液氧罐储量200公斤。

  “这样大小的液氧罐方便工人来回搬运 。”王方说,利用液氧罐在病房供氧端口往氧气管道里面输送氧气,再加上液氧罐端口的氧气输送 ,这样 的氧气输送量基本可以满足患者需求。

  针对快速增多的住院患者 ,许多医院的病房都在临时增加床位,王方和工人还要为这些突然出现的床位增设临时性的吸氧装置 。

  “原来病房只放两张床,现在变成6张床 ,都需要吸氧 ,我们要把现有 的氧气口一分为三 。”王方和工人将“一分三氧气终端转换器”插入墙上原有的氧气口中,“原本只够1位患者吸氧 的氧气口,现在可以实现3位患者同时吸氧 。”

  近期,还有一些医院为提升医院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扩容医疗资源、满足患者 的住院需求 ,会将神经内科等科室的病房改造成新冠重症病房。其中,有部分病房因为此前没有吸氧需求,往往并未接通供氧系统。王方会为其增设小型液氧罐汽化供氧系统,加装调压系统 ,安装临时管道,直接供氧气到病房 。“这样的临时改造能让工作人员少推一些氧气钢瓶 ,也减少医护 的工作量。”

  王方称 ,最近 ,一家位于北京的医院联系他 ,表示变压吸附制氧机满足不了医院氧气的需求量 ,想买3只储量6吨 的液氧罐 。但液氧罐 的生产周期太长,王方只能跟厂家协商 ,从别的买家手里高价抢到一只液氧罐现货,元旦前一天 ,液氧罐安装完工。

  据王方介绍 ,这些应急改造,只 是特殊时期 的临时之举,待疫情结束 、医疗业务恢复正常时 ,应对非常时期采取 的临时改造会恢复原样。

  2022年12月28日 ,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鼓励各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 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服务,方便居民居家氧疗。

  12月30日,辗转不同医院吸氧 的张国华 ,已经去离家最近 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吸氧。

  针对当前 的疫情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采访中表示 ,“从2022年12月起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量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到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时 ,急诊量进入高峰期 ,急诊高峰意味着重症救治 的高峰也同步到来。春运之前,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也已经迎来感染高峰。”

  高峰之下 ,淡蓝色 的液氧供不应求 。近日,一志愿者团队发起了制氧机漂流计划 ,通过线上登记的方式,对接拥有闲置制氧机的人和急需吸氧的患者 ,把“氧”传给更急迫、更需要 的人 。

  这几天,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里 ,闫治忠 的巡防工作还在继续。“确保用氧安全 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但 是现在压力已经缓解很多了,我心里不再那么紧张了,踏实多了 。”

  (文中陈凯 、王方、刘爱萍、陈华、陶小英、张国华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日彩票网址

从四十七个开始******

  ——在中新社成立会上的讲话

  廖承志

  今天中国新闻社基本上是组成了 。现在你们有47个人 ,这在开头已经不算太少了。新华社起家的时候才五个人嘛 !

  中国新闻社 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社呢?

  我们在国外有1200多万华侨 。他们过去是帝国主义压迫、剥削的对象。现在帝国主义害怕他们,因为祖国强大了 。华侨过去对中国革命作过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 ,他们仍要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继续做出新 的贡献 。但是,现在反动派对华侨广播的电台 ,根据已经知道的就有八、九个之多 ,华侨受到反动宣传,受到威胁利诱和被分化。他们远离祖国,对祖国情况不了解 ,而且祖国 的某些事情和他们还有一点小矛盾 ,比如土改。大 的方面是不矛盾的 ,土改后提高农村购买力,对工商业 ,对华侨都有好处。但小的矛盾 是会发生 的 ,不可避免 的 。美帝就利用这些小矛盾来大肆渲染 ,想以此来争取华侨。所以我们应广泛地团结他们,打破华侨中间 的地域和政治宗派,打破一切关门主义 。只要 是爱国 的华侨 ,不管他们过去做过些什么对不起人民的事,只要现在不做了 ,都应该团结起来 。

  如果有人在华侨当中提出过左 的口号,把进步 的和中间落后 的隔离开来 ,这就 是“左”倾机会主义,冒险主义 。这样就有失败 的危险,美蒋就会利用这种矛盾,各个击破。

  我们要建设新中国,争取国际友人的支持 是一个很重要 的问题,而华侨工作应该是争取国际友人 的一个环节 ,这是不能违反 的原则。这项工作,首先是组成华侨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华侨大多数 。因此 ,中国新闻社的任务 是重大的 。

  目前国外华侨报纸 的情况大体 是这样的:

  有一类报纸数量不少 ,但销路却 是最少的,那就 是特务报,它们是我们 的敌人 。

  另一类报纸 ,可能有些编辑过去 是亲国民党的,但 是现在祖国解放了,他们本身受帝国主义压迫 ,如果投靠台湾 ,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这些人 是可以争取的。因此 ,如果现在还有些中间偏右的 ,其中定有原因 :一 是过去我们跟他们 的关系搞得不好;二是政治上糊涂 ;三是脚踏两条船 。对这些落后报纸,我们不能谩骂,不要有清高思想,不愿写稿给他们登 ,好像他们登了,自己就受了“奇耻大辱”。我们应该给这些报纸写稿 ,他们能说新中国好 ,当然好;如果不说好的 ,只要不骂也好;如果不说好 的 ,但能骂蒋也好。中新社要有这样的灵活性 。

  较进步的报纸 ,应该更好地阐明爱国立场,更群众化一些。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使报纸能够办下去 。但是现在有 的人只求痛快,不顾政治后果 ,这是不对 的。应该做到既能坚持立场 ,又能使报纸生存下去 ,否则 是没有好处的 。第二,有些朋友很天真,不懂得事件、地点、条件的不同,不知道不根据具体情况照搬国内的一套 是常常要犯错误的 ,如报道“三反” 、“五反”等。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了 ,有时恰恰对敌人有利 。他们不知道中国 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和国外的情况不同。中国已搞土改、合作社、集体农庄等 ,但如在国外也想这样搞,那就 是教条主义 。

  帝国主义所以对华侨不敢下手 ,一 是因为祖国的强大,二是华侨人多,在经济方面也形成一种势力,因此,他们不敢轻视。要保证华侨不受压迫,唯一 的办法是依靠华侨自己 的团结,很广泛的团结。而要做到进步分子和中间落后分子以及国际友人之间 的广泛团结,这主要靠报纸 。报纸 是喉舌, 是思想 的领导者。因此,进步的华侨报纸应具备以下两点:一、立场坚定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便于生根 。只讲原则性 ,而不灵活运用原则,容易使报纸办不下去。但如果一味讲灵活 ,也会放弃基本立场 。

  华侨报纸首先要克服一个最大的倾向 ,是照搬国内报纸 的做法。应该确立侨报的新闻作风:一要群众化,不 是单给先进分子看,而是给几十万 、几百万群众看的;二要报道祖国 。帝国主义的新闻方针是企图封锁新中国的真相的对外传播,因此 ,侨报要报道祖国,在三两年内全部侨报都登祖国的消息。

  我们 的消息应该是 :明确、确实、不“客里空”。毛主席反对资产阶级那种耸人听闻的作风 。要可靠 、真理 、真实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尽管因此有时时效会慢一点也不要紧 ,这 是争取读者的信任,应当稳稳当当地做。

  报道祖国的消息要讲究写法,便于侨报登载 ,不致妨碍其生存。因此 ,新闻应该保证做到:首先 ,调子要低一些,不光进步报能登 ,应使中间报、甚至落后报都能登。否则就不用办中国新闻社,有新华社就够了 。其次 ,应和新华社有所分工 。新华社讲过的我们固然可以讲;新华社不准备讲或少讲、而应该向国外大讲 的,如侨乡新闻 ,这些就要中国新闻社来发布。报道方式要具体生动 。生动不 是庸俗,而是有高度思想性 的 。再次,不要以为是对华侨说 的就可以乱说 ;不能随便报道国内的事情 ,只能讲已讲过 的,而加以生动的补充说明 。我们只报道国内消息 ,不搞国际新闻 。中新社 的业务范围大致是这样 。

  根据以上方针,中国新闻社首先要解决消息的形式问题 。新华社已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华侨多数收听它的新闻广播。因此 ,中新社稿件面对的困难 是:如果只稍为更改几个尖锐字眼 ,如“斗争”改为“奋斗”,“坚决”两字一概删掉,那 是不够的 。因为这样,人家就宁愿收听、录载新华社的。另一方面 ,报道国内消息,要如何使华侨看了不会感到它一点生气也没有。要做的有分量,就应掌握华侨 的特点,了解其困难,报道要有特色 。有一个时期,新华社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更多的内容 ,把一些稿件压缩,但听众听了就提出意见说:一压把骨头和肉都压掉了,我们宁可多花一点时间听详细 的 。所以一定要使人家感到适用,而且有分量。这是否把现在 的要求提高了呢?是的,要办就得提高 ,不提高就不办 。我们的稿件每个字都要有它的目 的性。这任务是艰巨的, 是一件新任务 ,对新华社老干部来说也是这样 。固然,在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的稿件也曾经要求照顾国民党统治区,但 是那毕竟还是国内 ,现在我们 的报道是对国外的,我们要做 的 是彻底粉碎美蒋阴谋。因此 ,首先应使华侨对中国新闻社有好感 。所以 ,如果把中国新闻社的稿件简单化,那是完全错误 的 。处理中国新闻社 的稿件,首先要了解华侨 的特点和侨务政策,还要熟悉新闻业务 。这样才能把稿件加工好 。因此,要做一个中国新闻社记者 是不容易 的。第一,要熟悉国内政策 ;第二,要熟悉侨务政策;第三 ,要了解华侨侨居地各种情况,包括那里 的革命斗争 。这样 ,在报道时才不会和当地情况有所抵触 。我们报道国内的消息 ,必须加上这三条才能通过。否则 ,消息会有片面性。因此 ,写消息不能用“随笔一挥”或“倚马万言”的态度 。“倚马万言”是要不得 的,他只能 是废话连篇,那 是凭兴趣 ,不 是向人民负责的态度 。我们的稿件要每个字斟酌 。这就得靠我们 的事前准备 。

  过去 ,我当新华社社长时 ,毛主席每天都打电话来问,如 :某某地方加了一个标点是什么意思 ?某某地方多了一个标点把意思割裂了……等 。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他都注意 。因此在处理稿件问题上应建立一个制度——事前请示 、事后报告 ,层层负责 。要确立这个纪律 。没有纪律的新闻社,它将会替敌人服务 。新华社就是严格执行这种纪律 的 。有了严格的政治立场和政策思想,有了严格的纪律制度,才能有所成就。不要以为中国新闻社是民间私营的、就可以随便一些 ,不必严格。国外华侨,只要你 是从新中国发出去的消息,就认为是国家 的呢!

  毛主席说过 :胆大心粗和胆小心细 的人都不能做新闻记者。应该要胆大心细 。想做到这一点 ,当然还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和加强理论学习 。

  今天 ,中国新闻社成立了,算是母鸡下了蛋。但 是这个蛋,孵出来的将 是鸡还是鸭,要靠大家的努力来决定 。

  大家只要肯虚心 、抓紧 ,不放松,就可以把工作做好 。此外,应研究如何和广东 、福建侨乡建立联系;研究侨报动态及其存在 的一切问题 。这些,明天起就得做。这样才能把工作搞好 。说不定现在每天发5000字 ,很快就能发8000字。这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互相团结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 是毛泽东时代的新闻工作作风 。

  这个担子 是重的。新开始做这项工作 的同志要加紧学习,提高自己,以便能逐步挑起重一些 的担子;老 的同志 ,更应挑起这副担子,大家要咬紧牙根来搞好这件工作 。

  (历史资料)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