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登录_每日彩票手机版APP
每日彩票规则2024-01-16

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王克修(湖南省委党校二级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指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 的农耕文明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 的责任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 ,数量居世界首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经过20年发展,22个国家65个项目获此殊荣 。虽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一些国家认识不到位,申报积极性不太高,覆盖范围不广泛 ,有 的获得认定后也没有很好保护和利用 ,等等 。中国可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不断引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持续贡献中国力量。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是包含经济、生态 、技术 、文化 、景观等多个层面的复合农业系统 。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 ,展示了农业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农业生产实践、丰富 的生态地理资源 ,创造了类型多样 的农业文化遗产 ,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农业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 的重要窗口 。其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的实施 。农业文化遗产蕴含人地和谐 的生态思想、丰富 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环境友好 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有效的乡村治理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再次,为全球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提供宝贵智慧。一直以来,农耕文明为全球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比如美国土壤学专家富兰克林,曾考察中国古老的农耕体系并著有《四千年农夫》。这本书成了美国有机农业 的宝典 。农业文化遗产 是传统生态农业的精华 ,兼顾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重特征,可以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

  为应对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退化 、全球气候变化 、荒漠化与土地退化 、本土性传统知识丧失等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中国 是该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 、成功实践者 、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概念有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一是农业文化遗产 是传统农业而非落后农业 。农业遗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 的传统物种 、传统技术或传统农业工具,它是一个复合性系统。传统农业不 是落后农业 ,现代农业不是取代传统农业 ,而是改良和提升传统农业 。二是传统农业是可持续 的农业生产系统。短缺资源与庞大人口之间 的矛盾,特别是乡土中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 ,使得勤劳智慧 的农民积累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耕作体系 。中国传统农业从来就 是循环可持续 的农业 ,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 的生态农业 , 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机农业 。三是传统农业蕴含着生态大智慧。农耕文明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其顺天应时、取用有度 、御欲尚俭、生态循环 、多样平衡的实践智慧 ,以及“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和而不同”的生态哲学。生态文明不是对工业文明的修修补补 ,而是需要时时从传统永续农耕中汲取营养 ,从而在认识论和世界观层面做出深刻改变。

  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一些国家 的政府 ,共同提出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的评审标准包括:一是具有独特 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知识体系。二 是在当地能支撑粮食安全和生计安全。三是含有丰富 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生物多样性 。四 是遗产地必须具备全球重要性和公共产品价值 。五 是景观独特秀美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对于地方知名度 的提升 、名特优产品的发展以及基于良好生态环境和深厚民族文化来发展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平台 ,世界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 的交流互动。立足新时代 ,推动建设文明新形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需要我们持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进一步挖掘其各方面的传承利用价值。

每日彩票登录

一位德国学者 的书法之道******

  作者 :张杨(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至少可追溯至18世纪下半叶 ,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在当代 ,得益于中德两国在官方和民间层面 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德国民众有机会躬体力行修习书法,使得书法在德国的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德国青年汉学家科尔雅·夸克纳克(汉语名李志成) 的书法之道即为其中一例。

  李志成与中国书法结缘于一个日本水墨画培训班。本想借此机会获得新的绘画创作灵感 的他 ,却被简单而又丰富的黑白两色引入了书法的大千世界 。在一次采访中 ,李志成谈及书法令他着迷 的原因:第一 ,书法既简单又复杂,黑白色调 、清晰有力的楷书笔画使之看似简单 ,但数量庞大 的汉字以及多样 的书体却又让书法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度和难度;第二 ,书法中蕴藏着各式各样的美,严整 的楷书之美 ,奔逸的草书之美,方正险劲的欧体之美,严整浑厚的颜体之美…… ;第三 ,练习书法仿佛在冥想 ,能令人处于一种平和且愉悦 的状态,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 ,因为书写者会怀着雄心壮志,遵守书法的“法度”,试图理解和内化单个的笔画 、字或整首诗的精神以及书家 的个性。

  李志成将书法视为一面能够帮助他认识和感知自我 的镜子。他说道:“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每天起床后做 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 。仅仅几笔之后 ,我就能感觉到自己是否状态良好, 是否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书法帮助我整理思绪 ,使我 的生活有序。之后 ,我只需实施我在练字过程中感知到的东西 ,它是我 的指南针和路标,从不对我撒谎,并且在我需要它时总在我身边 。”在他2017年撰写 的《〈哈利·波特〉与中国书法》一文中,李志成指出,如同哈利·波特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一再被置于镜前而获得某种自我反馈一样 ,练习书法仿佛也是在照镜子 ,因为书写者通常会放松下来,专注于书写 ,从而获得内心 的平静,最终更好地认识和感受自我 ;而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对于自身行为 的定期反思会增强与自我 的联系 ,并由此可能更容易成长为理想型自我。

  针对当下毛笔被硬笔取代 、硬笔又被手机和电脑取代的特殊时代背景 ,我国当代书法家洪厚甜曾明确指出,这反而 是书法涅槃重生 的机遇 ,因为书法 的实用性被彻底剥离以后 ,我们更容易将其当作一种独立 的艺术形式来主动追求 。对于书法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李志成从人性角度提出了自己 的见解 。他认为 ,现代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融合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生活便利 ,但另一方面却也让人越来越远离那种因自己动手且不走捷径完成某项任务而产生的愉悦感 ;在修习书法时 ,由于没有对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的追求 ,所以也就容易让人获得这种日渐缺失 的愉悦感 ,这其实更符合人 的本性 。基于自身对书法价值 的认识和书法实践的真实体会 ,李志成不遗余力地通过“教”与“展”双路径传播中国书法。

  在明斯特大学学习中国研究和哲学时 ,他就开始与其他对书法感兴趣 的汉学专业同学一道学习和练习书法 ;在本科学业结束后 ,他赴上海德国学校教授书法;在明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他义务组织大学里的书法学习活动。随着越来越多 的人对书法感兴趣 ,并且也一再得到学生的良好反馈 ,李志成获准开设一门对所有专业开放的书法课程。据李志成介绍 ,他 的书法课程分为初级班和进阶班。初级班会从最基础 的执笔练习开始,之后通过教授“永字八法”让学生感受楷书 的八种基本点画运笔要点 ,此外他还会通过指导学生用毛笔画竹来比较中国 的书画 ;在进阶班 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不单单需要学习多种书体 ,还会学习书法作品中所呈现 的中国成语和名言以及其中蕴含的观念和思想。

  就内涵而言,汉语中的“书法”与德语直译过来的“优美书写”相去甚远 。德国东亚艺术史学的创始人谢凯曾指出,前者 是能够完全且直观地表达书家个性 的艺术作品 ,后者 的所指却 是受制于无个性且具有装饰功能的规范形式 的美术字 。为了更立体鲜活地向德国人展示中国书法艺术,李志成专门创办了自己的网站来介绍中国书法 ,并于2019年底至2020年初在自己 的家乡比勒费尔德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 的个人书法展“白纸黑字——中国书法艺术、汉字及《千字文》”,展品为他自己所书 的14节《千字文》韵文 。尽管很多观众基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只能局限于欣赏汉字 的外观,但他们却在李志成 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了热爱和愉悦 。这正 是孙过庭 的“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 、张怀瓘“书则一字可见其心”等论断在异文化场域中的生动注脚 。

  根据当代诠释学 的重要代表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的观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思想文化传统构成了进行理解与诠释活动时发挥作用的前见或前理解,它为我们理解和诠释事物提供了一种特殊而有限 的“视域” 。这种“视域”在与所需理解事物 的不断互动中得到修正和补充 ,从而实现“视域融合” ,在历史与现在、客体与主体、他者与自我构成的无限统一整体中完成理解和诠释任务 。

  李志成修习书法十余载 ,在此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了传统经典以及严格法度对于这门东方艺术 的重要意义。他指出 ,对于经典作品的长期学习和临摹 ,不仅能够帮助书写者去理解汉字的结构和美学价值 ,而且还能让有着厚重历史沉淀 的“法度”内化于书写者的创作之中 ,因此 ,要学好中国书法,非经历勤学苦练的辛劳不可。基于这种认识,李志成常常投入大量时间于书法练习,并尝试通过临摹大量经典作品去感受历代书法大家 的生命律动及其所思所感。与此同时,浸润于西方艺术传统的他 ,也一直在寻求一条中西融合的书法之道 。他认为,真正的书法大师绝不仅仅局限于吸收历代名家之长,还需将所学“功力”内化于自身 的书法创作 ,用自己的生活感受来书写,从而形成能够真正表达自我 的个人书风。基于此,他在书法方面做过很多尝试 ,试图以一种新 的方式来书写汉字——哪怕常常因结果与自己所设想 的不同而感到沮丧 ,但至少通过尝试能了解到界限在哪里 ,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错误 的 。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书法在德国 的传播 是一个典型 的跨文化过程。传播 的有效性只有在一种中德“视域融合” 的认知范式中才能得以实现 。李志成对中国书法 的接受与传播 ,正体现了对这门艺术的一种跨文化理解和诠释 ;他的书法之道 , 是建立在“视域融合”基础之上的守正与创新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2日 13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