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注册网-互动百科
每日彩票网投2024-02-10

每日彩票注册网

新发现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空白******

  “这是我国旧石器考古非常重大的突破”“这是旧石器考古人期待已久的好遗址”……近日 ,四川遂宁市桃花河遗址暨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成果专家研讨会在射洪市举行 。会上呈现 的系列成果显示 ,四川近年来在成都平原及涪江流域均发现多处旧石器遗址 ,有的发现遗物丰富 ,地层堆积较好 ,保留了人类活动的原生信息,可以初步还原远古人类 的生产生活状态 ,建立特定时段文化演变的序列。

  专家认为,继皮洛遗址之后 ,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再次取得重大进展 ,推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取得新 的突破 ,展现出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 的巨大潜力。

新发现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空白

在四川遂宁市桃花河遗址采集到 的部分石器 新华社发

  为讨论古人类行为模式提供线索

  2022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遂宁段和涪江流域绵阳段开展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 ,发现20多处旧石器地点 ,调查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等数百件典型石制品,充分展示了在涪江流域 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极大潜力。

  其中 ,位于射洪市香山镇鄢家沟和田家湾两个地点的桃花河遗址 ,遗物丰富、地层堆积较好 ,但面临基本建设破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迅速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

  “本次发掘初步揭露了三期旧石器时代文化 。三期文化自下而上,发展连续贯通,但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 、桃花河遗址考古项目领队郑喆轩说,第一期在石制品组合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大石核 、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为毛坯的重型刮削器,此外含有少量手斧、手镐 、石刀等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第二期石制品尺寸有所缩小 ,大石核、大石片和重型刮削器较第一期比重下降 ,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比重上升,存在中小型石片工具 ;第三期基本不见大石片及重型刮削器,以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为主 ,且对石料有一定选择性 。

  三个文化期均发现了石制品密集区 ,不同密集区各具特色,多数石制品没有风化 、磨蚀痕迹 ,有 的石制品碎片则可以成功拼合,初步表明遗址为原地埋藏,为讨论人类行为模式 、遗址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提供了线索。

  此外 ,遗址也发现了数十件动物化石,初步判断有鹿、牛 、马等大中型草食类动物 。

  根据现有考古材料以及初步的文化因素分析 ,专家认为桃花河遗址的年代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 ,更准确 的测年工作正在进行中。

  “南方旧石器遗址不少 ,但出土 的石制品数量却并不多 ,桃花河遗址面积大、发现遗物多 、密度高,应该属于基本营地或中心营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这是期待已久的好遗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说 。

  呈现成都平原旧石器工业面貌

  2019年,为配合当地基本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眉山市东坡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 ,在位于眉山市东坡区 的坛罐山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共出土石制品518件 ,清理坑 、沟等遗迹现象10余处。

  研讨会上,专家确认该遗址出土石制品大多以砾石为原料 ,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 。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 、石片 、断块/断片/碎屑 、工具、备料 。工具类型除石锤和石砧外 ,还有砍砸器 、刮削器、凹缺刮器 、锯齿刃器、重型刮削器、手镐等 ,另外还有使用过的砾石以及石片。工具多以砾石或断块为毛坯 ,采用锤击法加工,多见单边、单向修理 ,整体上属于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 的范畴。

  根据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光释光测年,初步推测遗址有石制品埋藏 的地层最老年龄当不低于20万年。这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 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填补了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2022年 ,为配合眉山市彭山区武阳安置房一期项目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开展了武阳遗址考古发掘 ,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制品2600余件 ,揭露出多个旧石器时代文化层,提取了古人类活动的科学信息。

  据介绍 ,武阳遗址是成都平原首次发现大规模原地埋藏的小石片石器遗存 ,对了解成都平原晚更新世中晚期旧石器工业面貌有重要意义;遗址内丰富的拼合组与较大的拼合潜力,说明遗址存在多次原地打制石器行为 ;发掘石制品数量多且类型丰富,地层堆积厚且序列完善 ,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盆地旧石器时代 的文化内涵 ,完善了旧石器文化序列,也对理解当时该区域古人类生存行为有重要价值。

  建立特定时段文化演变的序列

  “原地埋藏 的遗址难能可贵 ,它保留了原生 的信息 ,人类活动信息得以保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表示,桃花河遗址地层非常清楚、埋藏状况完好 ,把地质条件和地貌特点、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行为等文化信息融为一体。此外遗址多层位、多时段 ,分层清楚明确 ,人类活动信息分辨率高 ,可以据此建立特定时段文化演变的序列。

  “桃花河遗址的石制品成堆地出现,特别适用于活化历史场景 ,很多旧石器遗址都没有这样 的发现 。”高星说 。

  高星同时表示 ,武阳遗址的出土石器与皮洛遗址、遂宁桃花河遗址等都不一样,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尤其人类活动现场鲜活保留 ,这种遗存对于未来在展陈中活化历史场景非常重要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夏正楷认为,武阳遗址丰富的遗存可以还原远古人类 的生活场景 :“他们生活在河漫滩,经常受到洪水困扰 ,只能短暂在生活居住地停留,生活环境相当艰苦 。”

  同处于成都平原 的坛罐山遗址也是一处古人类多次光顾 、短期活动的原地埋藏遗址。它和武阳遗址以及更多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将逐渐还原成都平原古人类的生活状态,揭开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 的面纱 。

  专家指出 ,桃花河遗址、坛罐山遗址 、武阳遗址等遗址的发现以及周边的调查,表明四川盆地具有开展旧石器考古 的极大潜力 ,并为进一步考古提供了线索 、方向和思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平原已经新发现14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已开展考古发掘的遗址近10处 ,为下一步构建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旧石器年代框架 、完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9版)

中新社70年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怎样“炼”成 的?******

  2017年 ,我曾在由海外华媒人参与 的“我与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征文活动后结集出版 的《家园》一书的序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回家的路途 是最美的诗行。

  我们定期聚首 :南京 、长沙、武汉、成都 、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每两年如期而至。

  论坛 是我们华媒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 是奔波再远也要赶赴 的盛会, 是忙碌纷扰中不曾忘记的约定 , 是新朋故友欢笑畅叙 的节日 ,是故乡 的一声召唤和心中的一份企盼。”

  “家园”,是多年来海外华媒人对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的“昵称”,也是我多年来同华媒人交往相处而触摸到的他们 的共同心声 。

  由中新社发起举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先后在南京(2001) 、 长沙(2003)、武汉(2005) 、成都(2007)、上海(2009) 、重庆(2011) 、青岛(2013)、贵阳(2015) 、福州(2017)、石家庄(2019)连续成功举办十届 。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看望出席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的代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看望出席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代表

  经过近20年 的淬炼打磨,已历十届 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中新社进一步创新与海外华媒交流与合作机制 ,广泛联系全球华文媒体 ,致力于建设世界华文传媒资讯中心起到重要作用。也获得世界范围内华文媒体同行广泛和高度的认可,形成了较高 的品牌效应,并被列入国家级对外传播交流 的重要平台。

  本人作为从第一届到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亲历者 ,见证了论坛从播种、发芽 、浇水、施肥 、培土、开花 、结果的整个成长过程 。

  在中新社成立70周年之际 ,谨以此文记录“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发展历程中的几个片断 。

  “长长久久”“六六顺”

  2000年秋季,加拿大 的一位华文媒体朋友邀请我和同事参加10月份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的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第二届年会。

  这个由在加拿大攻读新闻学博士 的一位中国留学生筹备张罗的“协会” 是由美加地区 的几十家华文媒体组成 的一个松散性协会,有美加地区的30多位华媒人和几位华文作家一起聚会交流,年会正式会议仅半天时间。

   是次会议结束前当大家谈论下届年会在何地举行的话题时,我贸然建议并希望下届会议 是否可以考虑在中国召开 。

  回国后 ,我们写了一份调研报告 ,向当时主持中新社日常工作 的郭招金总编辑汇报 。经过中新社社委会研究 ,我社决定另起炉灶 ,自己主办一次华文媒体 的国际会议。

  中新社社委会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共识 :若要办会就办一个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并颇具规格和档次的国际会议 ;社委会决定由我具体负责筹划此事 ,社里举全社之力支持。

  经过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 ,我社决定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 2001年9月16—18日在南京召开 。

  值得一提 的是 ,论坛会期“9·16—9·18”也是一组非常吉利 的数字,寓意“长长久久”“六六顺”“八八发”。

  “9·16”遭遇“9·11”

  2001年9月10日,我和总社一行工作人员提前到达南京 ,驻进南京中山陵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作会议筹备接待工作 的“最后冲刺”。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们满怀信心盼着论坛举办 的日子快点到来时 ,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 的大事 。

  9月11日深夜11点多 ,当一天紧张的工作结束后 ,我已经躺上床。突然接到郭招金总编辑从北京打来 的电话:“小夏啊,出大事了 !”

  我一阵惊讶 :“什么事呀?”郭招金总编辑说:“美国刚刚发生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你考虑一下,我们这个会还能不能开 ?要不要临时取消 ,延期……”

  这晴天霹雳无疑如一记闷棍重重地打在我头上,当时头“嗡” 的一下被炸蒙,几乎失去知觉 ,全身瘫软 ,气力全无 ,一想到经过近一年辛苦筹备 的会有可能会流产,便如万箭穿心。

  20多年前 ,网络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当晚我随即打开房间电视,看到凤凰卫视滚动播报美国世贸中心遭恐怖袭击的画面时 ,心情沉重 。

  深夜12点多 ,我又拿起电话对郭招金总编辑说,海外代表的机票都已订好 ,还有部分代表已提前到达中国,准备15号就到南京报到;南京方面的会务准备也进入倒计时阶段……郭招金总编辑劝我早点休息 :“晚上你再考虑一下,我们明天早上再作决定。”

  那一夜我思绪万千,翻来覆去,彻夜未眠 。

  第二天一早我把自己的想法再次告诉了郭招金总编辑,强烈而又坚定地表示,“9·11”事件对大会的如期召开虽然有较大影响 ,但影响也 是有限和可控 的,建议会议照常开,能来多少代表是多少 ,开弓没有回头箭。

  9月12日上午社里经过反复研究 、评估 ,最终决定会议还是如期举行 ,顿时我凝重 的心情轻松了好多。

▲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2001年9月16日在南京召开▲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于2001年9月16日在南京召开

  由于首届华文传媒论坛 是一件前所未有 的大事,受邀 的海外代表非常珍视参加论坛的机会。遗憾 的是受美国“9·11”恐袭事件影响 ,许多航班停飞或缓飞 ,美国约有二十多名代表受此影响未能参会 。

  但大多数代表并未受此影响,一些代表在“9·11”之前就离开美国回大陆探亲访友,更有一些代表历经艰辛 ,经过多次转机才来到中国 。

  “9·11”恐怖袭击至今已20多年了,但至今我还仍然记得有几位美洲地区 的华媒代表为参加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而不辞辛劳,跨越千山万水 、奔波五洲四海,绕了大半个地球,怀着执着、虔诚之心来参加论坛 的感人情景……

  美国《世界日报》(旧金山版)时任总编辑陈裕如先生在“9·11”后的旧金山时间9月16日,搭乘旧金山恢复航班后的第一班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赶到台北 ,在台北又遇台风滞留一天,18日才转乘飞机于当日下午15点赶到南京。

  为满足陈裕如先生与论坛“见上一面”的心情 ,我们工作人员派车从南京禄口机场直接将他接到大会会场,而此时论坛已进行到闭幕式环节 。

  当长途跋涉坐了20多个小时飞机,拖着行李箱,风尘仆仆满头大汗一脸疲惫而又面带微笑的陈裕如先生出现在论坛闭幕式会场时,全体代表顿时起立,为他鼓掌致敬并流下感动的眼泪。

  另一件令人记忆犹新的事是:因受“9·11”美国部分航班停飞 、延飞 的影响 ,巴拿马《侨声日报》社时任社长古文源先生为了按时赶到南京参会,避道美国而绕道欧洲换了五趟飞机,用了四天的时间辗转经过四个国家和地区,绕了半个地球才到达南京参会。

  世界华文媒体的“武林大会”

  2001年9月16-18日 ,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如期在南京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境外媒体 的150多人与会 。

  海外主要华文媒体 的代表基本到齐 ,且与会者都 是华文媒体 的董事长 、总裁、社长、总编辑。

  在论坛开幕式当天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会见与会代表 ,合影留念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开得热烈成功 ,海外参会代表非常兴奋 。在论坛闭幕式上,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兼中国新闻社社长刘泽彭郑重宣布,两年后中新社将举办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 ,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

  首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可 。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说:“中新社办这样一个论坛 ,邀集世界华文媒体,可说是世界华文媒体的武林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彼此交流理念 、分享快乐和辛劳。”

  牵手世界 见证时代

  经过近20年 的淬炼打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在世界华文传媒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精品和品牌工程 。

  为保持论坛 的品牌形象,我社不断完善和改进论坛的内容和形式,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服务为上 、创新引领 的理念,使论坛朝着权威、高端 、专业、精品方向发展,力争做到可被模仿 ,但无法超越 的境地 。

  首届论坛在南京举办时,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境外媒体 的150多名代表参会 。

  其后参加每届论坛 的代表和国家地区的数目快速增加,到第九和第十届论坛时 ,已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30多家媒体 的460位代表参会 ,体现出论坛广泛的参与性 、活跃度 ,以及规模大、参会范围广 、人数多、传媒类别齐全 的特点。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夏春平与老朋友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相会▲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夏春平与老朋友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相会

  历届论坛设置 的主题都聚焦中国发展 ,服务国家国际传播总体大局 。从第一届到第十届论坛的主题分别是 :

  “面对新世纪的华文媒体”(2001)

  “沟通·合作·发展”(2003)

  “全球中国热中 的海外华文媒体”(2005)

  “华文媒体与和谐世界”(2007)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海外华文媒体”(2009)

  “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华文媒体”(2011)

  “中国梦——世界变局与华文媒体 的新使命”(2013)

  “海外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2015)

  “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2017)

  “牵手世界 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2019)

  充分体现出论坛“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轨迹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

  精神家园和励志“加油站”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仅仅是一个庄重严肃“高大上”的会议 ,也 是一个充满温馨和情感的家园。

  在论坛 的长期打造过程中,我社时时牢记在将论坛打造成一个知名 的国际交流平台 的同时 ,也用心赋予它更多人文情怀元素 ,让论坛成为海外华媒人的精神家园和励志“加油站” ,希望华文媒体在世界舆论场 的百花园中鲜艳怒放,永不凋谢。

  长期以来,遍布五大洲 的华文媒体同仁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华文媒体这块土地上 ,上下求索 ,对中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贡献良多 ,居功甚伟。

  为铭记那些长期在海外为华文媒体 的耕耘而默默奉献 的老一辈华媒人,我们在几届论坛上设计了“嘉奖”致敬环节 。

  在第六届论坛上,大会首次设立“资深华媒人荣誉奖” ,并专门举办颁奖晚会。

  会上我社向长期从事华文媒体事业 ,从业超过 40年 的 9 位海外华媒代表颁发奖状,对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倾情奉献华媒事业表示致敬 ,并希望借此激励华文媒体新生力量秉承传统 ,继往开来 ,推动海外华文媒体事业薪火相传,代代相承。

  在颁奖晚会上首获殊荣 的华文媒体代表分别作了感人至深的发言 ,引起与会代表深切共鸣 。泰国《世界日报》社长黄根和说:“今天的获奖使我对媒体工作更有责任感 ,也让我更热爱这份工作 。我愿以‘一日媒体人 ,一世媒体人’的意志,继续在泰国为推动中华文化 的发展,以及为民族融合作贡献 。”

▲“资深华媒人荣誉奖”颁奖仪式▲“资深华媒人荣誉奖”颁奖仪式

  有这样一群人 :从 2001 年到 2019 年无论他们有多忙,无论他们此前身处何方,总不负这场“回家” 的约定。

  在2019 年举办 的第十届传媒论坛闭幕仪式上,我们特地设计了一个特别环节,为近20年来连续10届参加论坛的12位海外华媒代表颁发“老十届”特别致敬奖 。

  “老十届”特别致敬奖在华媒代表中产生了极大 的反响 ,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中新社同论坛及海外华媒之间的黏性 。

  日本《中文导报》社长杨文凯表示:“作为华媒 的一员 ,我始终抱着学习 的态度参与历届论坛,我有幸参加了十届论坛,能成为华文传媒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与有荣焉 。”

  已八十多岁 的美国《华府新闻报》主编徐崇民先生用“十全十美”来总结自己参与历届论坛的感受 :“从第一届论坛到第十届论坛 ,每届论坛的主题均契合中国当下 的发展和全体华文媒体 的发展趋势,为海外华文媒体打开了一扇近距离了解中国 的观察之门 。”

▲夏春平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 的工作照▲夏春平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的工作照

  作者:夏春平(中新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