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开奖结果-每日彩票平台
每日彩票娱乐2023-05-25

每日彩票开奖结果

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是全面依法治国 的根本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宪法作出重要论述,对做好宪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强调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 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我国宪法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国家法治上的最高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伟大斗争中,就开始对人民民主政权 的总章程进行探索和实践 。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文献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等 ,在局部地区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具有代表性 的理论文献 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1940)和《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这些重要实践和思想理论成果,对新中国国家制度、宪法制度 的创建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的历史新纪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些宪法性文献,确认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掌握国家权力的伟大历史变革 ,确立了新型国家制度和宪法制度 的基本架构 、根本原则和活动准则,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年12月 ,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 。我国现行宪法, 是根据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需要 ,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1982年宪法确立的许多重要制度、原则和规则,都源于1954年宪法和1949年共同纲领 , 是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对它们的继承 、完善和发展。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实践和发展 ,在党中央领导下 ,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 、1993年、1999年 、2004年和2018年 ,先后五次对1982年宪法 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正 。五次宪法修改 ,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 、文化的发展成果 。通过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国家法治上的最高体现就是宪法。只有紧密结合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 的光辉历史和辉煌成就 ,才能深刻认识我国宪法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基础、社会条件、制度原理、重大原则和实践内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 的历程充分证明 ,我国宪法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稳定 ,是符合国情 、符合实际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的好宪法 。

  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宪法制度的创新发展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 ,高度重视发挥宪法 的国家根本法作用 ,推动宪法制度实践创新和与时俱进,取得一系列新成效新经验。

  一是通过完备的法律保证宪法实施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 是宪法实施 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例如 ,2020年通过 的民法典 ,既以宪法为立法依据 ,又将宪法有关所有权、财产权 、继承权、平等权、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 、婚姻家庭等规定通过立法予以实施。

  二 是通过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实施宪法确定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是我国宪法 的重要使命 。新时代国家各项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 的历史性变革, 是宪法原则 、宪法要求 、宪法精神 的充分彰显 ,同时也是宪法得到有效实施 的生动体现 。

  三是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作出决定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通过国家宪法日 ,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

  四是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作出相关决定 ,2018年进行修订并在修宪时写入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誓词 ,集中体现了国家工作人员对祖国对人民应有 的忠诚、担当和庄严承诺 ,具有重要教育和激励意义。

  五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有关制度 。宪法中有一些规定具有直接实施 、直接适用的性质。例如 ,我国宪法规定了特赦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 、2019年先后两次依据宪法有关规定作出关于对部分服刑罪犯实施特赦的决定 ,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六 是根据宪法精神作出创制性安排。例如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精神和有关法律原则 ,对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创制性办法,及时妥善处理拉票贿选案,保证有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常运行和履职 。

  七 是通过宪法修正案 。2018年 ,全国人大修改宪法 ,把党 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推动我国宪法与时俱进 、完善发展 ,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宪法保障。

  八是运用宪法精神凝聚立法共识。例如,2018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过程中,对如何理解和把握“英雄烈士” 的含义有不同意见 ,有关法制工作机构根据宪法序言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精神提出研究意见,后来取得广泛共识。

  九 是开展合宪性审查工作。贯彻党 的十九大精神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行相关职责中注重加强合宪性审查工作。如制定监察法,修改刑事诉讼法 ,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 、关于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衔级制度等决定时 ,有关方面都进行了合宪性审查,遵循宪法规定和宪法原则作出适当处理。

  十 是在备案审查工作中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合宪性 、涉宪性问题 。例如 ,2018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 ,建议对收容教育制度进行合宪性审查。有关法制工作机构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适时废止收容教育制度的意见。又如 ,2021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有 的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教育条例等法规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有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查后提出了处理意见。上述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 。

  十一是创制性运用宪法制度和宪法规定应对治国理政中遇到的重大风险挑战 。例如 ,2020年和2021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全国人大先后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 的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和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 的决定 、修订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 。这些都是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的重大举措 ,也 是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作出的具有重要宪制意义的新制度安排,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 的重大转折。

  十二是对宪法有关规定 的含义提出解释性研究意见。例如,2019年,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过程中,开展立法合宪性问题研究,认为宪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含义已发生演进和延伸 ,并已成为普遍适用 的法治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立法 , 是宪法有效实施 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符合宪法规定和精神 。又如 ,2021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过程中,开展修法合宪性问题研究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关于修正草案的审议结果报告中提出 ,我国宪法有关计划生育 的规定体现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指向性与方向性相统一,具有相当 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可以涵盖不同时期实行的生育政策 ;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落实新生育政策,符合宪法规定和精神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 的重要论述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更好发挥宪法作用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 的重要论述精神 。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 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宪法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时间越久远,事业越发展 ,我们就越加感受到宪法 的力量 。

  ——我国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 ,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 ,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

  ——宪法是国家 的根本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制定和实施宪法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 、人民幸福 的必然要求 。

  ——宪法 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维护宪法权威 ,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捍卫宪法尊严 ,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我们讲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同西方所谓“宪政”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 ,走适合自己 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 的路子 。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 的活动准则 ,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

  ——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是我们党长期执政 的根本法律依据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 ,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 ,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完善宪法,就 是要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 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是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 的重要原则,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更好发挥宪法作用 的任务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 ,把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 的总依据 ,总结我国宪法实践经验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宪法性惯例、宪制性做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 的重要作用 。

  (一)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政体不动摇。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根本性、全面性、时代性 。更好发挥宪法作用 ,必须坚持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党和国家各机关各组织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积极履行宪法职责。坚持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相统一 ,按照宪法的规定做宪法所要求做 的事情,把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同人大 、政府 、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 、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 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不断对法律体系建设提出新需求 ,法律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加以完善。”更好发挥宪法作用,必须不断完善法律体系,通过完备的法律保证和推动宪法全面实施 、有效实施。要加强重点领域 、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适时推动条件成熟 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立改废释纂并举 ,丰富立法形式 ;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增强立法系统性 、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

  (三)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国家各级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监察机关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自觉履行宪法使命 ,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 的职权。一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尊严、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 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二是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采取务实管用方式方法积极回应涉及宪法有关问题的关切 ,说明有关情况 ,提出研究意见,努力实现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的统一。三 是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有关方面拟出台 的法规规章 、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 ,凡涉及宪法有关规定如何理解 、如何实施 、如何适用的 ,都应当事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合宪性审查,确保同宪法规定、宪法精神相符合 。四 是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 。所有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出台后都要依法依规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建立健全党委、人大、政府、军队间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 、有错必纠 。有关机关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合宪性问题 的,应当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或者依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 。五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依法行使职权 ,保证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等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

  (四)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 ,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 的制度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最高法,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 的基本法律,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共同确定、共同实施,是我国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本质特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巩固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的特别行政区宪制基础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 ,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 ,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 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持行政主导 ,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完善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和法律体系 。(沈春耀)

从河南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看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在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作业 牛书培摄

  俯瞰许昌鹿鸣湖游园 刘和昌 摄

  许昌中央公园 翟英健 摄

  □本报记者 王平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烜

  幸福,是人民的期盼 ;奋斗 ,是最好 的答卷 。

  1月4日至6日,在许昌市两会召开期间,“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解放思想 ,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口中 的热词 。

  过去 的一年 ,许昌发展稳健前行 ,工作亮点纷呈,代表委员们深受鼓舞 。站位新起点,许昌市新鲜出炉 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许昌市高质量发展描绘了一幅点燃激情与梦想的发展蓝图,将开辟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的新征程 。

  关键词之共同富裕

  绘就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新蓝图

  在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贯穿始终 :回顾2022年工作时指出 ,“注重城乡融合发展 ,被确定为全省共同富裕试点,省委 、省政府《关于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时提出 ,“聚焦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五个强市’建设”;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强调 ,“加快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健全完善‘1+1+9+N’政策体系,率先构建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

  这也自然成为与会 的许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2021年9月,市八次党代会明确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的发展定位后,我们深入调研,发现推进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必须有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许昌市人大代表 、许昌富田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富田说 ,结合许昌自身实际 ,借鉴江浙等地经验 ,建议在许昌市选取部分基础较好、优势明显的区域 ,出台有关政策 ,扶持优势产业 ,引导企业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作出新贡献。

  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 ,城乡融合 是实现路径 。“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扎实开展质效提升、科技赋能 、开放提质、协同共建、增收富民 、提标扩面 、文化沁润、绿色低碳 、四治融合等‘九大行动’ ,积极探索 、先行示范,为全省共同富裕创造经验”,被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2023年重点工作 。

  “我们要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加快城乡融合步伐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 ,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作出贡献。”许昌市人大代表、禹州市妇联副主席吴新芬说 。

  共同富裕 是全民共富,全面富裕 , 是共建共富,逐步共富。参加许昌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致认为 ,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既 是省委 、省政府对许昌的重视和信任 ,也赋予了许昌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需要全市上下共建共享,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创造许昌更加美好的明天 。

  关键词之创新驱动

  让更多的“许昌创造”脱颖而出

  “2023年,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培育创新型引领企业20家左右 、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确保创新主体数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在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的这句话下面,许昌市政协委员、许昌爱衣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胜画了一条加重线 。许昌是全省民营经济最发达 的地区之一 ,拥有各类市场主体逾40万户 ,推动许昌市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

  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许昌市每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累计投入奖励资金4亿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80家 ;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工业增加值、工业竞争力均居全省第3位 ,制造业占工业 的比重达90%以上 ;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上云”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 ,数字经济规模突破900亿元,智能电力装备、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分别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创新载体平台方面,许昌市建成省级创新平台后备库 ,入库企业97家,9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全部升级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许昌中心揭牌 ,双创 、魏都智慧岛基本建成 ,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

  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 ,许昌发布实施“许昌英才计划”3.0版 ,引进和认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92个 、高层次人才1004名,人才团队形成 的技术成交额突破10亿元。

  制造业是许昌的最大特色 、最大优势,制造业稳则全局稳 ,制造业强则竞争力强 。而“专精特新”企业 是制造业 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动力 。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经济强市 、创新强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截至2022年年底 ,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24家 。”许昌市人大代表 、许昌市工信局局长杨允志表示 ,要紧紧围绕“633”工业体系,逐行业梳理,科学规划项目 ,建立市级企业培育库,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要素保障、企业上市 、惠企政策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的种子已经发芽 ,创新 的激情正在升腾。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一定能让更多 的“许昌创造”脱颖而出。

  关键词之改善民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022年,许昌市顺利完成省、市民生实事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 。

  如何进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

  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 ,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市委 、市政府舍得为教育投资,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建设教育项目400余个 ,增加学位31.5万个 ,使‘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有效缓解 ,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许昌市人大代表 、禹州市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杨润红表示 ,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执着 的追求 ,不满足于仅仅有学上,而 是要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得到更好 的发展。为此,教育部门应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不断夯实教育公平基础,答好教育“民生考卷”,实实在在让群众体验到教育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

  “过去的一年 ,全市上下,实施忠武路区域开发等103个百城建设提质新建项目 ,完成年度投资147亿元。突出抓好冬季清洁取暖和中心城区‘汽改水’工程,打通‘断头路’、改造积水点、增加停车位,实施26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1646套 ,这些成绩令人鼓舞 。”许昌市人大代表、魏都区许烟社区党支部书记侯晓一建议,城市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通过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科学布局城市生命线 ,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打造安全 、韧性 、宜居 、宜业、宜游 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标准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新增技能人才9万人 。这一部署振奋人心 !”许昌市政协委员、许昌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金国说 ,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 、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推动人口由“数量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

  岁月不居 、未来可期。许昌市广大干部群众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 的作风,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奋勇争先 ,在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书写锦绣的许昌篇章 。

  “数”说许昌2022

  2022年,预计许昌市生产总值完成3850亿元 ,是2016年的1.4倍,总量保持全省第四。

  省委 、省政府《关于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的意见》印发实施 ,许昌被确定为全省共同富裕试点;许昌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6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2200亿元;上市企业达到10家 ,排名全省第3位 ;新增市场主体7万余户,新增“上云”企业1600家 。

  在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 、中国百强城市、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中,许昌均居全省第3位 。

  省 、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 。

  展望许昌2023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

  经济增长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下 ,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协调同步 ,粮食产量稳定在280万吨以上 。

  相关新闻

  许昌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描绘蓝图提振人心

  本报讯(记者 王平杨伟)“总结成绩客观全面 ,描绘蓝图提振人心 。”1月5日 ,在许昌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许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宏伟解读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就社会关注的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王宏伟介绍 ,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共一万五千多字,坚持“实”字当头,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总结成绩不夸大、不拔高,分析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安排工作措施精准、易于操作 。在起草过程中 ,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层群众、社会各界代表和各级各部门的意见 、建议 ,着力使报告充分反映民意、更加符合实际、体现许昌特色 。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的开局之年 ,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 的关键之年 。完成今年确定 的各项目标任务 ,尤需全市上下共同努力 、合力攻坚。”王宏伟表示 ,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从8个方面对2023年政府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描绘蓝图提振人心 ,部署工作精准有力 ,传递了信心力量 ,指明了发展路径 ,必将激发全市上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城乡建设高水平 、人民群众高素质 ,全面开创许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信心 、干劲和热情。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