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赔率|百度百科
每日彩票代理2022-03-14

山东科技大学 :不让一名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掉队”******

  山东科技大学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

  不让一名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掉队”

因为照顾生病的父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兰松没有落实就业单位 。与兰松结对 的辅导员刘超 ,不仅不时嘘寒问暖与他保持联系,还把该生信息输入学校干部和教师掌握 的“未就业毕业生平台” 。前不久,土建学院党委副书记高静在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访企拓岗时 ,发现该公司招聘要求与兰松就业需求很匹配,就向企业负责人重点推荐了他,很快就听到了兰松签约就业 的好消息 。

  “全校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就业工作台账 ,对他们开展‘结对’跟踪就业服务 ,重点推送就业岗位,直到学生签约 。截至目前 ,已定向发布就业岗位1000余个 。”山东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震说。

  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表示,学校针对离校未就业、低收入家庭 、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等特殊重点群体毕业生,开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 ,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及时、精准地为他们推送心仪 的重点企业岗位信息,不让一名毕业生在求职路上“掉队” 。

  几天前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2023届毕业生马龙一大早便收到辅导员樊玉华发来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录公告 ,并提醒他按照岗位需求优化简历,及时投递 。

  马龙家庭经济较为困难,这段时间,学校就业专属服务让他感觉幸福感“爆棚”,辅导员俨然成了他 的就业顾问 ,常常为他“开小灶”单独辅导应聘技巧。

  今年以来,在山东科技大学,像马龙一样 的286名家庭贫困毕业生都有自己专属的就业指导教师 。近年来 ,山东科技大学构建起学校、学院 、专业“三位一体”就业帮扶体系 ,建立了“结对帮扶档案”,组建由专业教师 、班主任 、辅导员等组成 的就业“红娘”队伍 ,组织专场招聘活动 ,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针对重点群体学生就业帮扶 ,我们更上心。”樊玉华表示 ,为结对学生定点推送岗位信息,已经成为全校200多名辅导员每天的工作习惯。

  “感谢老师 的指导和帮助 ,让我顺利通过了招聘单位 的笔试和面试,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刘超博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找到一份满意 的工作 、缓解家庭负担是他最大的心愿。在学校举办的人工智能专场双选会上,指导教师与他“并肩战斗” ,帮助其成功获得一家国企的电气工程师岗位 。

  截至目前,今年该校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636场次 ,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此外,学校还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实际难题,打造网络面试间 ,创新“‘码’上就业+精准对接”的工作模式,为他们点亮就业路上 的“绿灯” 。

  “大学生活动中心204活动室 ,成了我们 的‘网络面试间’。”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兰皓回忆,接到线上面试通知时 ,担心自己的手机和宿舍环境不能满足面试要求,自己还有些发愁 。“学校 的‘网络面试间’解了燃眉之急,真切感受到学校就业服务的用心用情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党 的二十大代表 、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告诉记者 ,近年来,学校不断出台面向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帮扶政策,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及时为毕业生纾困解难。“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摸排跟踪、岗位推送、指导服务和重点帮扶‘不断线’ ,让重点群体毕业生端稳就业饭碗 。”(本报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韩洪烁)

每日彩票赔率

中新社70年 | 从47个开始,走向新闻方阵最前排******

  2022年 是中国新闻社成立70周年 。1952年,新中国刚诞生3年,百废待兴 ,共和国缔造者们在此时创建了中国新闻社。

  70年无一日中断发稿

  筹备成立中国新闻社,从提出动议到正式成立,历时将近一年 。

  1951年10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廖承志最初提出动议 ;

  1952年5月 ,中央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这一议题并做出决定 ;

  9月14日 ,员工队伍初步组建完成;

  10月1日,开始对外播发新闻,至今70年无一日中断发稿。

  创建中国新闻社是为了开展海外华侨服务,具体地说 ,是为了向华侨报刊提供新闻服务 。当时海外华侨约1200万 ,散居在五大洲,其中绝大多数旅居东南亚 的印尼 、马来西亚、新加坡 、菲律宾 、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其次 是北美和欧洲 。

  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诞生开始,华文报刊生生灭灭。到20世纪末,大约出现过数千种规模不等的华文报刊 。

  1949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报纸有97家,其中印度尼西亚28家,缅甸6家 ,印度2家,泰国7家,越南10家,菲律宾4家 ,美国12家(日报9家 、周报3家) ,加拿大4家,夏威夷2家 ,古巴3家 ,英国2家 ,非洲2家 。

  由于旧中国 的贫穷落后 ,广大侨民寄人篱下,自叹 是“海外孤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海外孤儿有了娘”。

  从47个开始

  廖承志最初提出设立中国新闻社的动议 ,并负责中国新闻社的具体筹备工作。作为革命家的廖承志,多才多艺, 是党内优秀的宣传家,有丰富 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 , 是延安时期新华社创始人之一,十分熟悉通讯社的组织架构和运作 。

  1952年9月14日, 是中国新闻社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也可以认为 是中国新闻社诞生 的纪念日 。这一天,44岁 的廖承志风华正茂,他来到北新桥三条一号“海棠院”,出席建立中国新闻社 的筹备会议并发表讲话。

▲华侨大学秋中湖畔 的廖承志塑像 中新社记者 傅丹丹 摄▲华侨大学秋中湖畔的廖承志塑像 中新社记者 傅丹丹 摄

  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中国新闻社的成立大会,参加会议 的共有47人 ,因此廖承志这篇讲话被命名为《从47个开始》 。他说 :“现在,你们有47个人,这在开头已经不算太少了 。新华社起家 的时候,才5个人嘛!”

  怎样办好中国新闻社?廖承志在讲话中发出“打破关门主义,反对教条主义” 的号召 。他特别强调 ,报道要“群众化一些”,调子要低一些 。

  最初播发口语记录新闻

  中国新闻社 是通讯社,服务对象是海外报纸 。当时 的发稿手段 是通过电台广播记录新闻方式向用户提供新闻稿,报纸编辑记录下来选用。1952年9月22日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的帮助下 ,中国新闻社使用“中国新闻广播电台”呼号 ,以普通话记录新闻形式向国外试播记录新闻稿 。

  1952年9月30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新闻社理事会成员33人名单和电台播音时间 、频率的消息。

  当年10月1日 ,“中国新闻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这天播发 的新闻共有10多篇,约10000字 。中国新闻社成立后 的第一篇广播新闻稿 是 :《首都纪念国庆节举行隆重阅兵式》。

  当时每天发稿一半用记录新闻播出,一半用文字印发。开始,记录新闻和文字稿单独印制发行,后来合印为《中国新闻》新闻稿发行 。记录新闻 是时效性强的报道 ,文字稿属于通讯和特约稿件。

  “中国新闻广播电台”播发口语记录新闻,向香港、雅加达 、吉隆坡、加尔各答 、仰光、西贡 、檀香山和墨尔本八个定点地区广播。三天后 ,即10月4日起,印度尼西亚 、缅甸、泰国和香港华文报刊陆续刊登中国新闻社播发 的新闻。

  调集众多海外华侨报人

  1952年12月 ,中国新闻社正式组成领导班子 ,确定中新社组织领导人和组织机构:理事会和社务合一制 ,社长为理事会召集人 。首任社长是金仲华 。

  中国新闻社成立不久,相继调来参加过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的老同志、老新闻工作者 ;调来一批海外华侨报人,有的做过海外华文报刊的主笔、总主笔 ,有 的做过海外华文报刊 的社论撰稿人。一家传媒机构调集如此众多的海外华侨报人,这在新中国传媒发展史上是相当独特的历史现象。

  他们熟悉海外华侨的心态 ,具有丰富 的华文报刊工作经验 ,坚持贯彻“爱国主义”报道方针 ,在实践中形成中新社独特的报道风格,为“中新风格” 的形成做出了历史贡献 ,值得一代又一代中新社人珍惜与传扬 。

▲2019年10月12日上午9时,中国新闻社主办 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2019年10月12日上午9时,中国新闻社主办 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70年来,中国新闻社和伟大的祖国一起进步成长 ,期间经过几次再创业 ,已经成为在海外华人社会、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新闻文化机构 。

  70年来,中新社人始终不忘中央建立中新社 的初衷,不忘廖承志对中新社 的定位要求,创造出在新闻界独树一帜 的“中新风格”,走向了新闻方阵的最前排,并伴随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在漫长岁月的不同时期,中国新闻社一直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中新社人大组记者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进行报道 中新社记者 魏晞 摄▲中新社人大组记者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进行报道 中新社记者 魏晞 摄

  作者 :郭招金(中新社原社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