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彩票下载app - 每日彩票app下载
每日彩票必赚方案2021-04-21

每日彩票下载app

东西问·解码兔年丨王加华: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 的兔年春节将至 ,历经疫情考验 的人们心怀希冀 。自2023年1月18日起 ,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 ,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 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

  ——专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

  作者 马帅莎


  闰二月的加入,使农历癸卯兔年出现了阴历年两个立春的历法现象 ,人们称其为双春年 。历史上每逢立春 ,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有诸多或严肃或嬉戏的仪式与习俗 ,比如迎春 、鞭春、咬春等。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不只 是单纯 的历法体系 、时间制度,更是内涵丰富的民俗系统。

  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立春节气为何备受中国社会重视,又如何在周边国家流传 ?作为传统农事活动 的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如何在现代继续焕发活力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2023年在正月十四和腊月廿五各有一个立春节气 ,为什么会出现双春年 ?

  王加华:双春是指阴历年的年首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这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 的阴阳合历有直接关系。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周期 是365天或366天 ,反映四季寒暖变化 ,用于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就属于阳历历法,日期相对固定。阴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 ,周期为29.5天,12个月算作一年 ,长354天左右 。

  因此 ,阴历年和阳历年存在约11天 的偏差。如果不及时调整,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六月下大雪的“怪事”。为了防止阴历年月与阳历年及四季脱节,古人在19个阴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加入闰月 的阴历年可长达384或385天 ,反映了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传统智慧 。

  今明两年立春均 是2月4日,而癸卯兔年作为闰月年天数较多,从2023年1月22日起,一直到2024年2月9日,正好涵盖两个立春节气,出现“一年两头春”。统计发现,19个阴历年中有7个年头是双春年,有7个年头是无春年,其余5个年头是正常的单春年 。

  需要特别强调 的 是,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 ,与吉凶祸福无关。所谓双春年可能 是灾年 、结婚容易导致二婚等迷信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民众制作立春“咬春“拼盘。胡剑欢 摄

  中新社记者:人们常说“十年难逢闰二月” ,2023年不仅 是双春年,还有闰二月 。古人是如何安排闰月 的?

  王加华 :二十四节气虽统称为“节气”,但又可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 。以立春为首 ,处于奇数序列的为节气 ,位于偶数序列的为中气。节气与中气相间排列,与阳历月份相结合 ,每月都会有固定 的节气与中气,且总 是节气在前 ,中气在后。但以月亮盈亏为标准的朔望月却并非如此,尤其是在19年中加入7个闰月之后 。

  按阳历,一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与下一个月 的“节气”和“中气”之间 ,平均相隔30天半。相比之下 ,阴历平均每月只有29天半 ,所以每个月 的“节气”和“中气”都会比前一个月推迟1到2天,持续下去,就会出现只有“节气”而无“中气” 的月份 。于 是,人们将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 的闰月,并以上个月的月号为闰月月号。

立春时节, 农户在草莓种植大棚进行草莓疏叶管理 。周方玲 摄

  中新社记者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有哪些特殊含义 ?中国传统社会为何如此重视立春日?

  王加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春 ,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被认为是春天的开始。同时,它还有另外一层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年和岁 的起始时间不同,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 ,而岁 是以立春作为开始 。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主要“靠天吃饭”,人们 的农业生产受气温 、降水等自然条件的重要影响 。为此 ,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 ,如小寒、大寒 、雨水 、小雪 、大雪等,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黄河流域冷暖雨量的变化 ,促进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立春时节 ,工人在为小麦喷施叶面肥 。(无人机照片) 房德华 摄

  立春 是最早产生 的八个节气之一,大概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是农事活动起始环节,然后 是夏耘、秋收 、冬藏。农耕社会 的性质决定了立春在古代中国的地位极其重要。立春的到来 ,意味着新 的农事活动周期即将开始,要进行劝耕备耕等各项活动 。

  中新社记者:立春节令有哪些特别的民俗 ?蕴含何种文化和社会寓意 ?这些民俗有何地域特征?

  王加华 :立春节气既有官方礼仪,亦有民间习俗,两者既相互影响与联系 ,又各自保持相对独立。官方礼仪主要指东汉时期开始兴起的迎春礼及唐代开始出现 的鞭春礼 。古人认为春非常重要,官方会举办迎春礼 ,到城市东门举行迎春神仪式。

  民间则多 是民众自发进行 的习俗活动 ,涉及饮食 、服饰、禁忌等多方面内容。比如立春撒谷豆,本意在于追求健康与吉祥 ,“豆”与“痘”同音 ,民间俗信可为孩子消除水痘 ,儿童会佩戴春鸡等饰物用于祈福。另外,立春还有赶庙会、逛灯会、说书 、唱大戏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南方地区还流行祭春神或土地神 。

立春时节,村民用耕牛为茶树松土 。易胜武 摄

  唐宋以后,随着迎春礼的发展尤其 是鞭春礼仪 的出现 ,立春呈现出群体性节庆 的特点,娱乐功能大大增强 ,如唐代地方迎春已是“见观者之如市”,南宋时则 是“倾城出观”。明清时期,随着乐人 、社火 、戏曲等演艺人员与多样娱乐形式 的加入 ,立春的娱乐性色彩更浓厚 。

  二十四节气从最初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播到其他地区后 ,产生许多具有地域差异的农谚和民俗 。以立春饮食习俗为例,北方地区盛行吃萝卜,俗称“咬春”,南方地区多吃可生食的蔬菜。饮春酒,北方地区一般 是烧酒 ,南方地区则 是米酒。

小朋友在吃萝卜“咬春” 。胡剑欢 摄

  中新社记者: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过立春 的习俗,与中国 的立春活动有何不同 ?

  王加华 :这些国家 的立春活动明显受到中国 的影响,将立春当作一种节日来看待。在不同国家,具体习俗有所不同 。

  日本至今仍在使用二十四节气。具体到立春 ,传统上亦将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 。每到立春节气,气象台、报纸等都会给人们以提醒。日本将立春前一天定为撒豆节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串有沙丁鱼 的桂花树枝 ,举行撒大豆招福驱魔 的仪式。

  在韩国 ,人们将立春视为一个能带来希望 的日子,会提前举办庆祝活动,比如贴立春帖、吃“五辛菜”等 。其中立春帖仍由汉字书写 ,内容最多见 的 是“立春大吉”“建阳多庆”“国泰民安”等 。

  不同节气在国内外的影响也不一样 ,具有区域性 ,如谷雨在中国沿海地区尤为重要 ,一些地区有祭海 的习俗。节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 ,传到周边国家后,立春 、夏至 、冬至等节气的影响力更为显著 。

马来西亚吉隆坡海南天后宫亮起6000盏红灯笼迎接立春 。天后宫 供图

  中新社记者 :传统节气对现代社会有何意义?应如何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

  王加华:节气作为农事活动 的时间指针,体现人们感受自然、顺应自然节律、天人合一的理念 ,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对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所蕴含 的特定文化 ,比如对自然时序、先贤崇祀 、亲情伦理等 的追求与尊崇等 ,也成为今天国家与社会建设 的重要精神依托力量 。

小朋友们在体验“咬春”。朱大勇 摄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在中国将二十四节气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过程中 ,10个代表性传承社区之中有4个与立春相关 。在很多地方 ,立春不仅意味着文化传统,也成为文化品牌,具有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的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绝不单纯 是一种历法体系或时间制度,更是一种包含丰富民俗事象 的民俗系统 。当下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使其充分介入民众 的社会生活 ,应该 是一种最佳途径 。比如 ,充分发挥节气在人们日常生活 、休闲娱乐、饮食养生以及民族认同 、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功用与价值 。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而要充分关照二十四节气的内部差异及地域差异等问题,采取不同 的保护传承措施 。(完)

  受访者简介:

  王加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副社长,《民俗研究》(CSSCI)杂志副主编、《节日研究》(辑刊)主编,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越南琴匠“知音故里”遇知音******

  中新社武汉2月1日电 题 :越南琴匠“知音故里”遇知音

  作者 武一力

  踏入武汉东湖大李村,丝丝缕缕琴声不绝于耳 ,时而清脆 ,时而雄浑。在一座名为“南天坊”的古朴院落内 ,主人阮延俊抚琴而歌,三五宾客围炉而坐 ,听琴品茗 。

  “古琴,是我在武汉遇到 的‘知音’ 。”阮延俊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

  阮延俊来自越南广治省 ,是一名古琴演奏家 、斫琴师 。18年前,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研习中国古代文学 ,成为文学博士。毕业后 ,阮延俊留在武汉,传授古琴演奏和斫琴技艺 。

  中国传统乐器古琴 ,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而武汉 是“知音故里”,伯牙抚琴遇知音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学好中国乐器绝非易事 。起初 ,阮延俊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阅古琴文献,从北宋《碧落子斫琴法》 ,到中国现存最早 的琴曲专集《神奇秘谱》,一本本“啃” ,一曲曲练 。“许多古籍都 是竖排繁体 ,晦涩难懂 ,我要花大功夫查资料、请教师长,以便了解其中 的历史文化。”阮延俊说 。

  比读古籍更难的, 是认琴谱。阮延俊家中有一面刻满字的墙 ,看似汉字 ,却非汉字。他介绍,这 是古琴减字谱,用汉字中某一字或偏旁减笔来表示弹奏的弦数、徽位、左右手指法,如勾、挑、抹等, 是五线谱无法取代 的。作为演奏者,必须将减字谱熟记于心。

  “善琴者善斫 。”斫琴 ,即制琴,学会了演奏 ,阮延俊开始自学斫琴 。古琴制作皆沿古法 ,要经过涂生漆 、刮灰胎 、上弦调音等百余道工序 ,制作一床琴平均耗时三年 。

  “槽腹 是斫琴关键 的一步,决定古琴的音质。”阮延俊一手按着古琴面板,一手拿着铲刀,顺着木纹反复将槽腹打磨至适宜的厚度 。他时不时用食指叩击面板,侧耳倾听低音 是否纯粹浑厚,高音 是否清亮通透。

  以琴为伴,亦以琴会友 。阮延俊还记得多年前亲手制作 的第一床古琴 ,那时还在上学 的他囊中羞涩 ,只能在网上买便宜的材料制琴 。当老板得知这位外国小伙痴迷中国乐器 ,豪爽地将材料免费寄给他。如今,两人已成了无话不谈的“琴友” 。

  扎根中国18年 ,阮延俊踏遍中国名山大川,朋友遍及南北各地。他和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戴建业不仅成了知音 ,更是情同父子 ,每天打电话分享生活见闻 、交流学习心得。今年春节 ,阮延俊照例邀请师长、好友来家里小聚 ,弹弹琴 、聊聊天 。

  阮延俊还收养了小狗“巍巍”和流浪猫“洋洋”,分别取自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故事中 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洋洋乎若江河”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们也是我 的知音 。”他笑道 。

  阮延俊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将古琴带回家乡。“音乐无国界 ,我计划在家乡建设一个以古琴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基地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每日彩票地图